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论文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二、我国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冲突(一)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₂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排CO₂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而且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持续快速上升。按国家发改委规定目标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十一五期间累计职只能达到20%每年在5%以下。据统计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为5.18%四川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略低于全国水平达到4.45%。从节能来看今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₂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₂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南"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地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因此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单纯是规模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