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场地、地基和基础 第一节场地勘察 5.1结构抗震设计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结构抗震设计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和要求,除应满足建筑静力设计的勘察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2)提供建筑场地类别(对于高层建筑,要求进行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提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据此划分场地类别;对于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可按规范提供的经验方法估计土层剪切波速); (3)提供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液化和震陷、发震断裂、滑坡、崩塌等)评价; (4)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建筑结构,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具体的就是提供满足规范要求的地震波。 有关注意事项,参见本书第十二章第二节。 5.2剪切波速测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1,2001抗震规范对剪切波速测试,在4.1.2、4.1.3和4.1.5条作了详细的规定,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10.10.2条也对剪切波速的测试作了有关规定,主要内容是: (1)剪切波速是场地类别划分依据的基础数据,应有相应的可靠性; (2)波速测孔的位置应能代表整个场地的基本特性; (3)波速测孔的数量,按三种情况分别满足最小要求:初勘阶段,不少于控制钻孔的l/3~1/5,且不少于3个;详勘阶段,单幢建筑不少于2个,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中每幢不少于1个;不超过10层且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利用当地经验估计土层的剪切波速; (4)波速测试的深度,不小于20m;当覆盖层厚度小于20m时,可相应减少,但应超过覆盖层的埋深,以判断覆盖层的厚度; (5)波速测试采样点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土层的情况确定:每个不同的土层均应采集,除很薄的夹层(如小于0.5m)外不得并层采样;同一土层的最大间距不大于3m; (6)波速测试可采用跨孔法或单孔检层法,测试技术较好时,二者差异不大,在允许的范围内(±5%); (7)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应采用走时平均方法,不得用厚度加权法。 2,图5-1、5-2给出钻孔位置不具备场地特征的示例。 图5-l中,整个场地的基岩面起伏,大多数埋深小于5m,而唯一的波速钻孔的基岩埋深接近10m,不具备代表性,波速测孔数量也不够。 图5-2中,属于密集高层建筑的一幢,唯一的波速钻孔Bl,其土层剖面有很厚的碎石填层,与周围钻孔没有碎石填层明显不同。显然代表性不足,可能偏于保守。 3,图5-3波速测试数据中,相邻的圆砾层和中砂层只有一个波速值,属并层采样;厚度超过4m的粉质粘土层、卵石层也只有一个波速值,采样间距过大。 5.3场地地段划分时,是否有一般地段? 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 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人们经常看到,在具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是明显不同的。因此,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避开不利的场地进行工程建设,能大大减轻地震灾害;然而,建设用地的确定要受到地震以外的许多因素的限制,除了对抗震极不利和有严重危险性的场地以外,往往不能排除其作为建设用地。这样,就有必要按照场地、地基对建筑物所受地震破坏作用的强弱和特征进行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2001规范将地形、地貌和岩土特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加以评价,这是因为由不同岩土构成的同样地形条件的地震影响是不同的。规范4.1.1条规定的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如下: (1)有利地段指,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2)不利地段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3)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对不属于上述各种情况的其他地段,如中软土等,按规范4.1.1条的条文说明,视为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因此,规范4.1.9条对房屋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要求,明确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划分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5.4为什么条状突出山脊等地形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局部放大? 关于局部地形条件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从国内几次大地震的宏观调查资料来看,岩质地形与非岩质地形有所不同。对于高度达数十米的条状突出的山脊和高耸弧立的山丘,由于鞭鞘效应明显,振动有所加大,震害加剧仍较为显著。从宏观震害经验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所反映的总趋势,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强烈;②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反应相对减小;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