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震区急陡沟道型泥石流特征及动力过程研究——以汶川瓦窑沟为例 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其中汶川瓦窑沟泥石流灾害严重,对其特征和动力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瓦窑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了瓦窑沟泥石流的急陡沟道型特征和动力过程。涉及了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和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震区、泥石流、急陡沟道型、特征、动力过程 一、引言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中泥石流灾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瓦窑沟位于地震震中附近,是汶川地震泥石流灾害的重灾区之一。瓦窑沟泥石流的特征和动力过程对于研究震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二、瓦窑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1.地形和地质条件 瓦窑沟位于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质对其泥石流的发生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瓦窑沟的海拔高度较高,沟道陡峭,岩石易崩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岩屑流和泥石流灾害。而下游的平缓地形则为泥石流的堆积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气象和水文条件 瓦窑沟所处地区的气象和水文条件也是影响泥石流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夏季气温高,降雨多,水文条件恶劣,很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而在震后,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化、土石体应力松弛等因素,瓦窑沟区的泥石流灾害又增加了许多。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瓦窑沟泥石流灾害发生和加剧的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困难,加之当地居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应对灾害的救援能力,使得瓦窑沟的泥石流灾害显得更加严重。 三、瓦窑沟泥石流动力过程分析 瓦窑沟泥石流的动力过程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多个阶段。 1.泥石流的形成 瓦窑沟泥石流的形成主要由于强烈的震后降雨,造成了沟道内的水土混合物的流动,形成了泥石流。由于急坡沟道的存在,泥石流的流速会随之迅速增加,从而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泥石流的发展 泥石流在发生后,随着流速的增加,会向下游不断发展。水流会冲刷悬滑体、裸露沟壁,而泥石流携带的较大夹杂物则会淤积在泥石流前沿形成泥石堆。泥石堆的形成使得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加剧,使得泥石流的灾害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剧。 3.泥石流的演变 泥石流在途中还会不断演变,由于运动的摩擦力,泥石流的流速会逐渐减慢,从而泥石流的夹杂物会逐渐分离出来,堆积形成沉积物,而流体则逐渐变为水流,加快了河床的淤积。在泥石流逐渐消失后,泥石流造成的破坏衍生的问题也会慢慢浮现出来。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瓦窑沟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给应对灾害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地震的特殊性,瓦窑沟泥石流灾害规模恶劣。而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瓦窑沟泥石流的特征和动力过程是典型的急陡沟道型,因此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把握好气象、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及时采取开挖沟渠、植被恢复、人工加固、灾害应急预案等防治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的影响和加剧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侯德勇,《震区泥石流的特征及其治理对策》,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12月第4期。 [2]刘国光,《汶川地震泥石流的特征及治理》,中国地震灾害防御技术与战略,2008年10月第4期。 [3]胡斌,徐志斌,刘奕,《汶川地区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8月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