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年研究》2005年第11期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海平 内容提要: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要有效地解决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构建公平合 理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环境。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高 校毕业生的社会职业地位的获得问题。关于求职过程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领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取向: 第一是地位结构观。这种分析取向认为人都是按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分类的,人们的社会行 为(如求职、社会流动)可以用所属的类别差异进行解释(边燕杰,1999),如美国社会学 家布劳和邓肯在1967年出版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型,分析了先赋 地位(ascribedstatus,以父母的地位为操作尺度)和自致地位(achievedstatus,指个体经后 天努力获得的角色地位,如教育、工作经历等)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指出自致地位 相对于先赋的个人资源在个体地位获得中价值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位结构观是一种 “唯成分论”,强调个人的出身和种属,是一种孤立片面的视角。为了弥补地位结构观的局 限,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第二种社会结构分析视角———网络结构观。网络结构观把人与人、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且对主体的行为发生影响(边燕 杰,1999),与地位结构观只重视个体、种属、身份、地位等不同,网络结构更关注个体与 个体间的关系、个体行为的“嵌入性”(embeddedness)、个体对资源的涉取能力(access) 和动员能力(mobilization)以及个体在社会网中的位置等。另外,针对“人力资本”概念, 社会学家相应地提出“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概念,用于指称那些能与个体相分离,却 仍能为个体所使用的处于个体社会关系网中的资源。社会资本对于主体地位获得的作用在于 提供信息(information)和施加影响(influence)。在后来的相关研究中,最有影响的是格兰 诺维特(Granovetter)的弱关系假设。在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和完善的地区,人们更多地通过 弱关系实现向上流动(Granvovetter,1973;林南等,1981);而在计划分配体制地区,强关 系更可能导致成功的职业升迁和地位(边燕杰,1998),之后的一项跨国研究进一步揭示, 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新加坡,人们也更倾向于使用强关系(边燕杰、洪洵,1999)。另外, 在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求职和地位的影响时,有学者强调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因素的 8 作用(布劳、邓肯,1967;Chiswick,1978、1979),而有的则指出即使在市场经济较为成 熟的地区,社会资本也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起着重要作用,其影响甚至会超过教育等其他 人力资本因素(Granovetter,1973、1974;林南等;1981;Marsden&Hurlbert,1988; Wegner,1991;赵延东,2002),更不用说在人情关系如此重要的中国了(Bian,1990;边 燕杰、张文宏,2001;边燕杰,1998、1999)。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起着关键作用究竟是人 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对影响高校毕业 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于2004年6-8月在湖南长沙市、湘潭市、 株州市的高校中进行了一次实证调查,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 9811%。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将高 校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然后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抽中的高校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另 外,我们采取“偶遇抽样”来弥补抽样框的局限,具体做法是选取几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地, 由调查员前往进行随机访问。从调查结果来看,非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情况与根据抽样框得 到的样本基本相似,证明这种抽样方法有效。 自变量。在本研究中,我们把自变量分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大类。把高校毕业生的 人力资本归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并具体操作为如下指标:(1)先赋因素。包括性别、生 源地、外貌条件;(2)自致因素。包括学校名气、所学专业、职业技能、工作能力和政治面 貌。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我们区分了“原始社会资本”和“新型社会资本”、“主要交往对 象”是否为“亲戚”或“本人”两个指标代表。 因变量。本研究采用以下两个变量作为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