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此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开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材料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开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项符合题意。 2.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农业经济相对更加兴旺 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城市开展进程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不利于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开展,故C项正确。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开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那么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十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及市镇,说明商品经济推动了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城镇化进程的动因是商业开展,不是聚居,排除B项。题干未表达政府和官员政策态度变化,排除C、D两项。 4.“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开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商帮,最著名的两个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材料描述的就是徽商对市镇形成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时期并没有出现商帮现象,排除。 5.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政府鼓励开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以及“纺织丝市镇〞可知地区性分工较为明确,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没有表达,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开展商品经济,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开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D项错误。 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表达了() A.清代商品经济兴旺,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政府对商业开展高度重视 D.清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B 【解析】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清代,无论是较小的城镇还是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故B项正确;材料表达不出政府的行为对市、镇开展的影响,C、D两项均排除。 7.清代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国家政策支持B.清代接轨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开展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清代商品经济开展促进了城镇的兴起繁荣,故C项正确;清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排除;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排除。 8.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制定时的城乡人口比例及其规定的人大代表与城乡人口数的倍数。据此可知() 选举法 制定时间城市和乡村 人口比例人大代表与城乡 人口数的倍数1953年13.26∶86.7481982年20.6∶79.481995年28.85∶71.1542004年49.68∶50.321A.全国人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选举法?内容不断得到完善 C.中国城市化开展在逐步推进 D.城市和农村的代表享有平等权 【答案】C 【解析】从不同时期选举法中城乡人口比例变化和人大代表与城乡人口数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