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加速,成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本文将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从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两个角度探讨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系。 一、经济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市场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原动力。本文将通过对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探讨外贸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系。 从数据上看,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制造业升级程度是正相关的。2000年至2017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逐年攀升,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快。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持续增强。2010年至2017年,中国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增长对比其他行业要快,其中数字控制机床等领域进入了不同程度的世界前列。而近年来,随着内需市场逐渐饱和,中国各地制造业对外扩张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从理论上推导出,外贸对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有以下作用: 1.增加产业分工,提高效率。国际市场能够带来更多的分工机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后,通过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各节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更加容易。 2.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创新升级。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推动企业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对外开放使得中国企业有机会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技术积累和创新升级。 3.壮大企业,推进产业提质升级。通过对外贸易的机会,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和品牌效应的积累,推进企业的集中化、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二、制度因素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制度因素也在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本文将通过对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从政策环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等角度探讨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系。 从数据上看,政策环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制造业升级都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南方沿海地区,政策环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都相对较好,制造业升级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在中西部、东北等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制造业升级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政策环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推导出,制度因素对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有以下作用: 1.政策环境的创新创业导向。政策环境的开放和创新导向,能够为企业家和投资者提供较好的创业及投资环境,推进企业向着市场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利的环境。 2.法律制度的规范约束与保护。法律制度对创新和产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完善能够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权威性和知名度,推进企业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 3.促进研发和人才引进。制度因素的改进和完善,能够促进人才的引进和聚集,并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推进企业向着技术创新方向发展,实现制造业升级。 总之,对外开放犹如一条黄金通道,只有通过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质。但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注意其制度环境及行为准则的合规性,争取在开放中获得更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