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5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图书馆内部管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认为应当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防范和遏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关键词】职业倦怠图书馆员干预措施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1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职业倦怠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例如,医疗卫生、教育、服务型商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忙而单调,紧张又过分程式化,极易造成个体身心俱疲,对工作充满厌倦情绪。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行业,其职业倦怠现象也十分严重。1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1社会因素社会对高校图书馆行业整体带有偏见,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没有任何技术性而言,谁都可以胜任。高校内部的政策也往往倾向教学和行政部门,轻视图书馆。图书馆得不到重视,图书馆员得不到尊重,馆员的工作得不到认可。一些新引进的高学历馆员被认为是大材小用,使这部分本来希望在图书馆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年轻馆员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悲观失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共享变得异常简单。阅读也从传统的纸质时代发展到数字时代,阅读载体从书籍发展到与电脑、手机、平板等并存,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渐转向数字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一股否认图书馆学科的思潮,认为传统图书馆终将走向灭亡,网络信息传播手段最终会取代传统图书馆。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迷茫、不知所措。1.2入职因素高校馆员队伍中,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出身的馆员所占比例很小。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几乎成为学校安置冗余人员的场所,很大部分是各类引进人才的家属及其他家属,这类群体脱离原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被安排到他们不熟悉也不一定喜欢的图书馆领域,一切从零开始,并且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职业效能感。近年来,随着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的院校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加入,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外界多把图书馆看作是家属的收容所和教职工疗养院,认为图书馆员从事的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的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和高能力,甚至有些学生对图书馆员缺乏起码的尊重,这些都不同程度动摇了图书馆员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度,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馆员在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尊重后,很容易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另外,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多是高考录取时被动调剂来的,自主报考该专业的很少,因此,难以认同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多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即便是选择进入图书馆工作的,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把图书馆当作一个跳板,工作三五年之后就设法转入学校其他部门。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来说非自愿入职是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因素之一。1.3工作因素从工作环境来看,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图书馆往往新旧书籍满屋皆是,造成室内灰尘、细菌多,有的老旧的书库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比较差,空气较难流通,尘螨充斥整个房间。从工作强度来看,虽然有些岗位已经采取计算机管理,但是仍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动手动脑才能完成。例如,书库和图书阅览室要不停的上架、导架、下架图书,在开学或放假等借还高峰期工作人员更是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期刊阅览室每年都需要打包装订上一年度的期刊;采编部除日常采购、著录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搬运图书到书库;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查新人员经常需要周末加班,查阅海量资料,撰写报告,甚至在寒暑假也得不到休息,工作的脑力强度很大。而且,高校图书馆大部分岗位都实行倒班制,晚班直至10点甚至11点,影响正常的作息规律。就工作内容而言,图书馆员从事的大多是单调、机械、程式化的工作,尤其是流通馆员,其工作内容多是浅层次的整理、取书上架、扫码,或者不厌其烦地解释读者千篇一律的提问,工作缺乏创造性,极易产生厌倦感。再比如编目馆员,采购、验收、分类、著录、索书号选取等工作都要严格遵守规则,不可随意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耗去了馆员大部分精力,阻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容易形成职业倦怠。1.4管理因素相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而言,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辅机关,其发展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高校普遍缺乏针对图书馆的激励机制,岗位分配上不能根据兴趣和知识结构来安排,缺乏展露个人才华的平台和晋升的机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图书馆员长期缺乏自信和荣誉感,不利于工作热情和潜能的挖掘。在内部管理上,高校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