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1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docx
快乐****蜜蜂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资料
1951—201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docx
1951—201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1951—201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摘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是副热带西风带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季节性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副热带气候的演变和气候系统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51年至2010年之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其他大气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季节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与副热带西风带、副热带反气旋等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
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的逐步迥归分析.docx
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的逐步迥归分析摘要:切向风场异常的存在对于呈现西太平洋副高南北活跃分布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观测资料及数值模拟的分析,可以得出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夏季季风强盛以及印度洋区域的高温季风弱化等几个方面导致的。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切向风场;数值模拟;初夏北跳正文:1.引言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在40—50度北纬之间的高压系统。这一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由于总体上还是由一个壅塞天气系统为主,局地上也因此经常表现为一个壅塞天气系统下的“明显过
一种基于改进自忆性原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指数动力-统计模型及其预报实验.docx
一种基于改进自忆性原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指数动力-统计模型及其预报实验引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WPSH)是西太平洋区域内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对于亚洲夏季降水格局和气温变化等气候现象具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WPSH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改进自忆性原理,提出一种动力-统计模型,对WPSH的脊线指数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预测能力。一、改进自忆性原理自忆性原理(Retrospectiv
1951—2006年北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x
1951—2006年北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地区,曾经是一个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北京的气候变化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本文旨在从历史气候数据和实测数据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气候变化的特征,以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北京的气候状况。一、历史气候数据的分析1.年平均气温据历史气候数据统计,1951年至2006年期间,北京城区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51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12.3℃,增加了6℃左右。其中,20世纪80年代是气温升高最为明显的
1951—2015年衢州市气象变化特征分析.docx
1951—2015年衢州市气象变化特征分析标题:1951—2015年衢州市气象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951年至2015年衢州市的气象数据,梳理了衢州市的气象变化特征,并对其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在过去几十年中,气温、降雨量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气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降雨量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并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差异,而风速则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衢州市气象变化趋势的了解和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衢州市;气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