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护大鼠移植小肠黏膜屏障的研究 引言 小肠黏膜是人体吸收营养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它自身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黏膜屏障会遭受到破坏,导致渗透性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具有多能性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BMSCs具有很强的调节和修复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和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功能。然而,关于BMSCs如何保护小肠黏膜屏障的作用还很少有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BMSCs如何保护小肠黏膜屏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使用C57BL/6雄性小鼠20只。 实验分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BMSCs干预组,D组为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组。 构建模型:采用重组大鼠内毒素(LPS)注入小肠灌流的方法构建小肠黏膜屏障损伤模型。 处理BMSCs:将BMSCs转移到DMEM/F12干预培养基中,加入10%FBS和5μg/mL的基本成长因子(bFGF)使其在37°C下培养。 投放BMSCs:BMSCs经预处理后,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 采集样本: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的LPS、IL-6及TNF-α浓度;小肠黏膜组织经HE染色并用光镜观察小肠黏膜屏障损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肠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 ELISA检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C组小鼠血浆中的LPS、IL-6及TNF-α浓度明显下降(P<0.05)。经过HE染色和光镜观察,C组小肠黏膜发现黏液层增加,下皮层组织细胞较为饱满,肠绒毛形态完整,健康状态良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组与模型组相比,Cx43、Zo-1及OccludinmRNA的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上调趋势。 讨论 本研究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将其注入到小鼠体内,探究了BMSCs对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组小鼠血浆中的LPS、IL-6及TNF-α浓度明显下降,小肠黏膜组织也进一步得到保护,新生肠绒毛及不同分层细胞排列有序,健康状态良好。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x43、Zo-1及OccludinmRNA的表达量也有明显的上调趋势,说明BMSCs能够有效地提高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连通性,提高屏障功能。 结论 本研究表明,BMSCs具有保护小肠黏膜屏障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小鼠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促进小肠黏膜的愈合和修复。因此,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策略,即采用BMSCs来治疗某些小肠黏膜屏障损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BMSCs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