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种植方式的农田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粮食的种植和供应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和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性水利的保障和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将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地利用起来,目前有很多不同的农田种植方式被应用在实践中,本文主要就不同种植方式的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1.种植方式与土壤水分利用 传统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的是全田耕作,即耕翻全土层,然后进行播种和栽培,这种方式虽然可达到深耕、强化土壤等优点,但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风险。因此近年来,在保持土壤层次结构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 1.1技术土种植 技术土种植是一种采用覆盖土壤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在土表面覆盖一层厚度在5~10厘米之间的草坪土或腐植土,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因为技术土可以控制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减少水分损失。实验证明,技术土种植相比于传统的全田耕作方式,土壤含水率提高了24%,有效含水量提高了12%~15%,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使得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 1.2防护林种植 另一种比较常用的种植方式是防护林种植。防护林种植可以随意调整林带宽度和密度,根据地形和作物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冬季狂风和夏季强阳的对土壤水分的损失,同时增加了地表水的蓄积,有利于降低土壤渗透速度。实验表明,防护林种植能够使土壤耐旱能力提高,减少水分蒸散和风吹蒸发量,降低地表水的径流损失,在保证穿水溶氧的基础上提高了土壤渗透速度。 2.种植方式与产量形成机制 多年来,科研人员对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探究,发现种植方式不仅对土壤水分利用有影响,还会对产量产生巨大影响。 2.1技术土种植 技术土种植由于土壤水分的增加,能够更好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各类生物进行更为活跃的代谢,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实验证明,技术土种植方式下,水稻的产量提高了7.3%~11.2%;大豆的产量提高了8.3%~12.4%;玉米的产量提高了3.2%~7.6%左右。 2.2防护林种植 防护林能够形成天然气候环境,降低或中和降雨带来的压强,使得降雨分散化,在作物生长中能够减小时空尺度的干旱压力和敏感性。根据实验数据,防护林也能够显着提高作物的产量。水稻的产量提高了5.7%~8.7%;大豆的产量提高了4.6%~7.2%;玉米的产量提高了2.5%~5.3%左右。 结论 农田水分的利用对于实现农作物高效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探究不同种植方式的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机制,可以发现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损失,并为农业生产带来更为丰富的效益。因此,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适合于当地场地、环境和作物特点的种植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