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比例钛纤维丝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 钛纤维丝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骨修复领域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本文通过将不同比例钛纤维丝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应用于兔桡骨缺损修复,探究其临床疗效和机理,为骨修复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钛纤维丝;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骨缺损修复;兔 引言: 骨缺损是骨科常见临床问题,尤其是在高龄化社会中,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骨缺损的治疗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骨修复方法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进行修复,但存在供体数量有限、感染风险、排异反应等问题。而生物材料在骨修复领域的应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钛纤维丝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在骨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自体微小颗粒骨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能够提供细胞定居和生长的支架,促进骨再生。将钛纤维丝与自体微小颗粒骨进行复合,有望产生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钛纤维丝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疗效和机理。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20只家兔,雄性7只,雌性13只,体重均为2.0-2.5kg。 试验组设定:将20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兔,分别为纯自体微小颗粒骨组、5%钛纤维丝复合组、10%钛纤维丝复合组和15%钛纤维丝复合组。 手术方法:对每只兔的两侧桡骨切开造成3mm的骨缺损,在右侧桡骨注入复合材料填充骨缺损,左侧不注入作为对照组。术后1、3、6月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X线检查表明,术后1个月各组兔骨缺损处呈现新生骨生长现象,其中10%和15%钛纤维丝复合组新生骨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纯自体微小颗粒骨组和5%钛纤维丝复合组。术后3个月,各组骨缺损处新生骨呈现向心性生长趋势,与周围正常骨质相连。术后6个月,各组骨缺损处新生骨与周围正常骨质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损。 组织学检查表明,各组新生骨质由未成熟骨转变为成熟骨质的速度随钛纤维丝复合比例的增加而加快,其中15%钛纤维丝复合组成熟骨比例最高,达到80%。 结论: 将钛纤维丝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应用于兔桡骨缺损修复,能够促进骨再生。钛纤维丝复合比例的增加可加快新生骨由未成熟骨到成熟骨的转变,但过大的比例也会对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Sakamoto,M.,Tanaka,Y.,Miyoshi,T.,etal.(2010).Boneregenerationusingamixtureofmagnesiumoxideandawater-solublepolymer.TissueEngineeringPartA,16(9),2821-2827. 2.O'Brien,F.J.(2011).Biomaterials&scaffoldsfortissueengineering.MaterialsToday,14(3),88-95. 3.Kim,H.W.,Knowles,J.C.,&Kim,H.E.(2004).Porousscaffoldsofgelatin-hydroxyapatitenanocomposites.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medicine,15(6),69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