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俯卧位通气概念俯卧位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PPV)是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proneposition,PP)进行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翻身床1974年Byran首先发现麻醉患者俯卧位可以改善氧合状况。1976年Piehl等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此后多年间受到肺血流分布无论仰俯卧位均受重力作用这一理论影响,众多学者致力于其它通气方法的研究,对于俯卧位通气研究甚少。直到最近十多年来,对俯卧位时重力与肺血流分布的关系重新认识,特别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研究中,俯卧位通气才又受到人们重视。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进行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病理生理特征: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临床表现: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肺部影像学: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肺泡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通透性增加危险因素ARDS柏林定义ARDS治疗ARDS治疗ARDS治疗ARDS治疗ARDS治疗ARDS治疗ARDS目前死亡率高,约40-60%。严重ARDS,俯卧位通气可做为拯救性治疗方法。但应注意到:并非所有病人俯卧位后都能改善氧合。虽然俯卧位通气在多数ARDS病人可以改善氧合,但仍有部分病人实施俯卧位后氧合不但不改善反而恶化,其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临床上也没有任何指标能预示实施俯卧位的有效性,因而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肺压=肺泡压-胸膜腔内压),继而会改变肺重力 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的气流分布,使气流在肺内的分布更均匀。俯卧时减轻心脏对肺压迫仰卧时肺尤其左肺直接受心脏压迫,俯卧时心脏对肺压迫减轻,仰卧时左肺受压(42士8)%,右肺受压(16士4)%,俯卧时左肺受压≤l%,右肺受压≤4%。 俯卧位时局部膈肌运动改变及俯卧位更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可能也是改善氧合的原因之一。 简而言之,俯卧位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通气血流比值(V/Q)的改善和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俯卧位通气适应证俯卧位通气治疗持续时间最新研究表明,严重ARDS患者,行连续16小时的俯卧位通气,后经过12-24小时的间隔,再连续16小时的俯卧位通气,可显著降低28天和90天的死亡率。俯卧位通气禁忌症风险及并发症皮肤粘膜的压迫受损;眼球的压伤和水肿;气管插管、动静脉管道和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操作注意事项翻身时要多人一起进行,分别负责头、气道及各种管道等。先将病人翻于一侧,再转至俯卧位。胸部、腹部及骨盆应该用枕头撑垫,以免颈部过度屈曲。有些患者头部需要撑垫,以防气管插管扭曲。俯卧位通气临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