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匮乏、市场不成熟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协同创新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思路。本文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概念、特点、作用,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在国家或地区中具有战略地位和前景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往往拥有高科技含量、战略资源、高附加值和竞争优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新兴产业的特殊性,其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都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协同创新被提出并广泛运用。协同创新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共同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同进行创新活动,以实现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创新活动的系统。这些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特点 (1)多层次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涉及多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包括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等。这些合作关系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协同创新网络。 (2)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源共享。各主体通过共享资源,如技术、人才、资金等,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3)信息互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在协同创新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及时的信息共享可以加快创新过程,提高创新效果。 (4)风险共担:在协同创新系统中,各主体之间承担着共同的风险。通过合作分担风险,可以减少单个主体面临的风险,提高整体的创新成功率。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作用 1.提升创新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技术合作,可以提高各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可以融合不同的技术和知识,促进创新的跨学科和跨领域发展。 2.加强市场开拓 协同创新系统可以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可以整合资源,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3.促进产业升级 协同创新系统可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型。通过合作创新,可以推动研发和生产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4.增强国家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系统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合作创新,可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挑战 1.制度性障碍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制度性障碍。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需要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建立等。 2.跨学科合作困难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需要不同学科的合作,但是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差异,这对跨学科合作提出了挑战。 3.利益分配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涉及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是协同创新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方向 1.完善创新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创新政策,为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支持,政府和高校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强化跨学科合作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中的跨学科合作困难,各主体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互信机制,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 4.加强社会合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需要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各主体应加强社会合作,共同推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结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技术合作,协同创新系统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市场开拓,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竞争力。然而,协同创新系统面临着制度性障碍、跨学科合作困难和利益分配问题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政府、企业、高校等各主体应加强合作,完善创新政策,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强化跨学科合作,促进社会合作,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企业群发展模式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21(2):118-127. 2.焦国栋,杨海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112-117. 3.莫丽婷.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