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基于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红外与可见光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SCT(NonsubsampledContourletTransform)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通过融合两种图像的特征,实现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实验证明,该算法相比于其他常用算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 关键词: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NSCT、目标检测 1.引言 随着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获取技术的发展,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已经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之一。通过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图像的优势,提高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已经有很多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被提出,如小波变换、Contourlet变换等。然而,传统的融合算法在处理细节信息和边缘信息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2.NSCT概述 NSCT是一种多分辨率变换方法,它能够有效处理图像的细节和边缘信息。与传统的小波变换相比,NSCT具有更好的局部特征表示能力和更强的边缘保留能力。NSCT将图像分解为众多子带图像,然后通过多个方向和尺度的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因此,NSCT可以提供更丰富的频域信息,从而在图像融合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3.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3.1数据预处理 首先,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的去噪、增强和对齐等操作。对于红外图像,可以采用小波去噪算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对于可见光图像,可以先进行直方图均衡化,然后使用自适应灰度拉伸算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通过对齐算法,将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位置对齐,以便后续的融合处理。 3.2NSCT分解 通过NSCT,将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分解为多个子带图像。NSCT采用多个方向和尺度的滤波器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不同频率、不同方向和不同尺度的子带图像。 3.3加权系数计算 对于每个子带图像,计算其加权系数。加权系数的计算可以基于不同的融合规则,如加权平均、可视度模型等。本文采用可视度模型计算加权系数,以保持融合结果的视觉感知度。可视度模型首先计算每个子带图像的能量,并将其归一化。然后,根据能量的大小,计算每个子带图像的加权系数。 3.4加权融合 通过加权系数,对分解后的子带图像进行加权融合。将加权融合后的子带图像进行逆NSCT变换,得到融合后的图像。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了一些经典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数据集进行实验证明,所提出的基于NSCT的融合算法相比于其他常用算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可以看出,在目标检测和识别等任务中,采用基于NSCT的算法能够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5.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特征,实现了更准确和可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实验证明,与其他常用算法相比,基于NSCT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融合规则的选择和参数的调整等。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改进算法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HongxiaLiu,ChangqingTao.AnovelremotesensingimagefusionmethodbasedonNSCTandspectralanglemapper.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2012,68:51-63. [2]JinlongWu,HaoLiu,JiangpingYang.FusionofInfraredandVisibleImagesWithNSCTandNon-extensiveEntropy.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mputerScienceandComputationalTechnology(ISCSCT2011),2011,1:181-184. [3]XiaojieWei,YanpingXu,ChengzhongXu.ImageFusionBasedonNSCTandFourth-orderSparseRepresent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Engineering(ITME),2012,1: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