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分析 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分析 摘要: 土壤中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于土壤氮循环和养分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进行了DNA提取,利用PCR和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土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到土壤pH值、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环境因素 引言: 土壤中的氮循环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其中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是指硝酸盐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氮的过程,这一过程既符合土壤氮循环的需要,也为农作物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供应。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是土壤中参与氮循环的重要微生物,它们的群落结构对土壤氮循环的稳定性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土壤氮循环过程的机理,并为农田土壤氮管理和养分供应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地点和土壤样品采集:在典型农田中选择三个不同的土层,分别为表层(0-20cm)、中层(20-40cm)和深层(40-60cm)。每个土层选取5个不同的样点,每个样点使用铁锹在土壤中挖取足够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混合后取1kg土壤放入密封袋中,用冰袋冷藏保存。 2.DNA提取:从每个土壤样品中提取总DNA,采用商业试剂盒进行DNA提取。提取得到的DNA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纯度和完整性。 3.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定量:采用定量PCR技术对土壤样品中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利用分别利用引物对每个样品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设置。 4.高通量测序:将扩增获得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PCR产物进行纯化和定量,并将其混合为等浓度的混合物。将混合物送至高通量测序机构进行测序。所得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和过滤后,采用聚类分析和多样性指数计算进行群落结构的分析。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土层中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定量,发现不同土层中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中硝酸盐还原细菌的丰度最高,深层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度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能量供给,有利于硝酸盐异化过程的进行。而深层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丰度较高,可能与深层土壤中氧气浓度较低有关。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层中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进行群落结构的分析,发现土层间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素对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影响。在表层土壤中,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土壤湿度紧密相关,而在深层土壤中则与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土层中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定量和群落结构差异。土壤pH值、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素对硝酸盐还原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土壤氮循环过程,优化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XX,李XX,张XX,等.典型农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群落结构分析[J].农业科学技术学报,2021,50(6):1123-1132. 2.SmithCJ,OsborneTM,BrandonA,等.Effectsofenvironmentalfactorsontheabundanceandactivityofnitrate-reducingbacteriainsoil[J].ApplEnvironMicrobiol.2006,72(9):5661-5670. 3.LuoXX,WangXX,ZhangXX,etal.Communitystructureofnitrate-reducingbacteriaandammonia-oxidizingbacteriaintypicalagriculturalsoil.SoilSciSocAmJ.2020,84(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