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刚石硼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引言: 金刚石因为其极高的硬度、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宝石、电子、光学、热传导等。然而,金刚石的导电性非常低,是一个典型的电绝缘体,因此其在电子器件领域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获得可控制的导电性和其他电学性质,目前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法是通过掺杂来实现改变金刚石的性质。硼掺杂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其化学性质与碳非常接近,可以直接代替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并引入一些空穴使其导电性增强,从而实现金刚石从电绝缘体向半导体的转变。本文主要讨论金刚石硼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的进展。 硼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金刚石由于其非常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和高压下合成。其晶格结构为立方晶系的空间群Fd-3m,由碳原子构成,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等价的碳原子,构成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硼原子与碳原子具有相似的共价协同键结构,因此可以代替金刚石晶格中的碳原子形成B-C键。硼原子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1,其中1s2电子对应的能量最低,因此硼原子常常需要失去2个电子来形成+3的离子态,将其与碳原子的价电子形成键结构。具体来说,硼原子与周围的碳原子形成即B-C键,由于硼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因此这个键结构存在着一个空穴,这个空穴成为p型掺杂,可以提供电子空穴式导电性。硼掺杂后的金刚石被称为BDD薄膜。掺杂浓度决定了其导电性的大小,目前的实验数据表明,硼掺杂范围在10^16~10^21cm^-3之间,其中10^18~10^20cm^-3之间可以实现p型半导体的特性。 在金刚石硼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掺杂后的电学性质的变化。晶格结构和能带结构是影响掺杂导电性质的关键因素。第一性原理方法是研究这些性质的通用方法。第一性原理方法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方法,可以通过求解哈密顿量方程来计算固体电学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性原理方法来研究金刚石硼掺杂的电学性质的变化。 第一性原理方法基于单粒子近似,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来计算固体能带结构,其将固体电子密度与外势场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作为变量,通过最小化总能量来计算出固体的电子结构。固体中的电子在波函数的哈密顿量下运动,所有波函数满足的方程就是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对于复杂的晶体结构,尤其是金刚石这种复杂的共价晶体,由于其晶格结构非常庞大,因此解析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计算来求解。对于普通机器而言,其运算能力无法处理这样大规模的问题,因此需要使用高性能计算机来完成。目前,一些常用的计算软件包,比如VASP、QuantumEspresso等,都已经实现了DFT和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许多研究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来研究金刚石硼掺杂的电学性质,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掺杂浓度的影响 金刚石硼掺杂后的电学性质取决于硼原子的掺杂浓度。一个理想的掺杂浓度应该同时保持良好的电导率和尽量低的缺陷密度。通过第一性原理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硼掺杂浓度下的能带结构和电荷密度分布,进而了解掺杂浓度对电学性质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在掺杂浓度较低时,硼掺杂主要影响几何结构和电荷密度分布,而在掺杂浓度较高时会引入更多缺陷,并且进一步影响晶格几何结构和能带结构。 2.常见缺陷的影响 金刚石硼掺杂后会引入一些缺陷,例如硼-碳缺陷(BC),碳-空穴缺陷(VC)等。这些缺陷会进一步影响其能带结构和电学性质。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研究这些缺陷对金刚石硼掺杂的电学性质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VC缺陷会导致金刚石硼掺杂后的导电性质变差,而BC缺陷会对硼掺杂的静电特性例如电离能等产生影响。 3.不同亚晶格的影响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包含两个亚晶格:碳原子构成的主亚晶格和占据少量位置的氢原子构成的捕获亚晶格。针对金刚石硼掺杂后的电学性质,一些研究表明,捕获亚晶格会引入更多缺陷,因此会影响硼掺杂后的能带结构和电学特性。另一些研究则表明,硼掺杂会减少氢的捕获,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导电性质。 结论: 金刚石硼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硼掺杂可以引入一些空穴,从而实现金刚石从电绝缘体向半导体的转变。通过调整硼掺杂浓度,可以实现对导电性质的调控,达到最佳导电性。此外,硼-碳缺陷和碳-空穴缺陷等常见缺陷会影响其导电性质,而不同亚晶格的存在也会影响硼掺杂后的电学特性。目前,第一性原理方法已经成为研究金刚石硼掺杂的电学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理论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硼掺杂对金刚石电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