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氧化技术强化混凝去除饮用水中Fe(Ⅱ)Mn(Ⅱ)的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预氧化技术强化混凝去除饮用水中Fe(Ⅱ)和Mn(Ⅱ),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去除效果,使Fe(Ⅱ)和Mn(Ⅱ)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9.5%。同时,本文分析了预氧化机理,并讨论了预氧化剂种类、剂量和pH值等因素对预氧化效果的影响,为实际饮用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预氧化技术;混凝去除;Fe(Ⅱ);Mn(Ⅱ);水处理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更为突出。铁和锰是常见的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成分之一,其存在污染了水资源,对人类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因此,如何从地下水中高效、低成本地去除Fe(Ⅱ),Mn(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混凝作为一种传统的水处理方式,其实现原理是通过混凝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絮凝和沉淀,从而使水中的污染物沉淀到底部。然而,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混凝剂选择和配比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使得传统混凝处理技术的效果较为有限。 近年来,预氧化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混凝去除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预氧化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使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其更易于混凝去除。预氧化技术因其效率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二、实验方法 2.1材料和仪器 本实验采用自然水,添加FeSO4和MnSO4合成含Fe(Ⅱ)和Mn(Ⅱ)的模拟水,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L和5mg/L。预氧化剂采用K2S2O8,混凝剂采用PAC。实验仪器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搅拌器、稀释器等。 2.2预氧化实验 将3L模拟水倒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K2S2O8预氧化,维持反应器内温度15℃,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30min。 2.3混凝实验 将上一步骤中预氧化后的溶液倒入混合搅拌器中,加入适量PAC混凝,维持搅拌速度100rpm,搅拌时间10min。 2.4采样和测定 分别取实验前后样品进行pH值和浊度测定,并采用UV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Fe(Ⅱ)和Mn(Ⅱ)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 3.1混凝效果比较 本实验分别采用了传统混凝和预氧化混凝两种处理方式,对含Fe(Ⅱ)和Mn(Ⅱ)的自然水进行了处理。处理前后pH值、浊度和Fe(Ⅱ)、Mn(Ⅱ)的浓度如表1所示。 表1:混凝前后的水质指标 处理方式pH值浊度(NTU)Fe(Ⅱ)浓度(mg/L)Mn(Ⅱ)浓度(mg/L) 混凝前6.810.510.05.0 混凝后7.50.50.20.025 由表1可以看出,传统混凝处理方式仅能将水中的Fe(Ⅱ)、Mn(Ⅱ)去除约30%左右,并且去除后水质指标仍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而采用预氧化技术后,水中Fe(Ⅱ)和Mn(Ⅱ)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和99.5%,水质指标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 3.2预氧化机理分析 预氧化技术的成功在于选择适当的氧化剂,触发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反应,使其更易于被混凝剂捕获。在本实验中,K2S2O8作为氧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释放一定量的自由氧,并将Fe(Ⅱ)、Mn(Ⅱ)氧化为Fe(Ⅲ)、Mn(Ⅳ)。同时,K2S2O8的分解还会产生SO4^2-等充电的氢氧化物离子,这些离子与水中的絮凝剂形成更加致密的信物,从而促进水中污染物的混凝捕获过程。 3.3影响预氧化效果的因素 3.3.1预氧化剂种类 本实验选择了K2S2O8作为预氧化剂,其主要原因是其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氧化效果。但是近年来,还有其他一些预氧化剂,如NaClO、H2O2和KMnO4等也被尝试应用于预氧化领域。不同的氧化剂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其在配合混凝剂的情况下能发挥最佳效果。 3.3.2预氧化剂剂量 预氧化剂的投加量对于预氧化效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预氧化剂过少,不能达到预期的氧化效果;预氧化剂过多,则会浪费剂量资源,并可能对水体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合理的预氧化剂投加量。 3.3.3pH值 pH值的选择也对预氧化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K2S2O8的氧化效果不尽相同。此外,当pH值过低时,也可能会对后续混凝处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pH值的选择。 四、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含Fe(Ⅱ)、Mn(Ⅱ)的水进行传统混凝和预氧化混凝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证明了预氧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去除效率。同时,本文也分析了预氧化机理及影响预氧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实际饮用水处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