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纳米枝状金的LSPR特性调控及其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纳米枝状金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金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本论文综述了纳米枝状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调控以及其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纳米枝状金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然后详细探讨了LSPR特性调控的多种方法,包括形状调控、尺寸调控、合金掺杂和表面修饰等。接着讨论了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纳米枝状金作为光热转换剂和增强剂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枝状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热治疗,调控,肿瘤 1.引言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存在许多局限性和副作用。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可通过利用光热效应将金属纳米材料导入肿瘤细胞中,进而使肿瘤细胞受到高温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纳米枝状金作为一种优异的光热转换剂,具有较高的吸收光谱范围和较高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光热治疗中。 2.纳米枝状金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 纳米枝状金是一种多孔、多级分支的金纳米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和光化学法等。纳米枝状金具有大比表面积、优异的光热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肿瘤光热治疗的理想选择。 3.纳米枝状金的LSPR特性调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是纳米枝状金的一种重要光学特性,可以通过调控纳米枝状金的形状、尺寸、合金掺杂和表面修饰等方式实现。形状调控可以改变纳米枝状金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和吸收强度,进而影响光热性能。尺寸调控可以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和峰宽,从而优化光热转换效率。合金掺杂可以改变纳米枝状金的材料属性,进一步调控光学性能。表面修饰可以改变纳米枝状金的表面电荷和亲水性,增强其在生物体内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 4.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具有很强的光热转换效率和较长的局域光热效应,可以通过吸收光能将局部温度升高至热损伤区域,破坏肿瘤细胞并达到治疗效果。此外,纳米枝状金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光敏剂结合使用,增强光热治疗效果。例如,将纳米枝状金与光敏剂偶联,可以通过光敏剂的激发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从而产生协同疗效。此外,纳米枝状金还可以通过调控其空间排布方式,实现光热治疗效果的进一步增强。 5.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纳米枝状金在肿瘤光热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纳米枝状金的制备方法、研究其在肿瘤细胞内的富集机制,以及开发纳米枝状金的多功能化修饰方法以实现更精准的肿瘤治疗。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纳米枝状金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生物毒性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影响,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HuangX,El-SayedMA.Goldnanoparticles:Opticalpropertiesandimplementationsincancerdiagnosisandphotothermaltherapy[J].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2010,1(1):13-28. [2]HuM,ChenJ,LiZY,etal.Goldnanostructures:engineeringtheirplasmonicpropertiesforbiomedicalapplications[J].ChemicalSocietyReviews,2006,35(11):1084-1094. [3]DreadenEC,AlkilanyAM,HuangX,etal.Thegoldenage:goldnanoparticlesforbiomedicine[J].ChemicalSocietyReviews,2012,41(7):2740-2779. [4]ParkJW,WellerH,ProtièreM,etal.Biodegradableluminescentporoussiliconnanoparticlesforinvivoapplications[J].NatureMaterials,2008,8(4):331-336. [5]YangJP,DongXC,MaYF,etal.GoldNRs-on-NWsarrays:growthmechanism,tunablesurfaceplasmonresonanceandcatalyticactivity[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009,19(34):6199-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