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第一部分: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部分:血红蛋白(Hb)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170-200g∕L生理性增加:新生儿、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住者病理性增加:先天及后天性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所致代偿性增多,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增多。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老年人。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脾亢、失血过多、肾性贫血等。红细胞计数(RBC) 男:(4.5-5.5)×1012∕L 女:(4.0-5.0)×1012∕L 新:(6.0-7.0)×1012∕L 临床意义见血红蛋白测定,部分贫血患者,同时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白细胞计数(WBC):(4.0-10.0)×109∕L 生理性:出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 1增高: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红细胞比积(HCT): 男:40℅~50℅女:35℅~45℅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 减低:各种贫血时随红细胞的减少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 减少: 1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 2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消耗过多:DIC 4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增多: 1骨髓增生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急性反应: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3其他:脾切除术后。血沉(ESR)魏氏法:男0-15mm/H女0-20mm/H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生理性增高:年幼小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一个月。病理性增高: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等。贫血分类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二部分:尿液检查尿液检查: 尿量:正常1000~2000ml∕24h 无尿:<100ml∕24h少尿:<400ml∕24h,或持续<17ml∕h 多尿:>2500ml∕24h 增多:生理性:饮水过多、饮浓茶、咖啡及酒精类或精神紧张 病理性: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精神性多尿等。 减少: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 减少:病理性:常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酸碱度 正常5~8 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感染、碱中毒。 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尿蛋白:阳性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变,以及肾外性的高血压、糖尿病、SLE等疾病。尿葡萄糖: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亢进、妊娠后期等。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紧张等也可致阳性反应。尿胆红素: 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均可出现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患者尿中,一般不见。 尿胆原 增加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时。 尿白细胞 阳性见于泌尿系的炎症、结石等。摄入呋喃妥因可出现假阳性; 摄入大量维生素C、庆大霉素、头孢氨苄等可出现假阴性。尿潜血 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结核等。摄入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超过100mg/L或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葡萄糖时会出现假阳性。凝血功能检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9~12s 测定超过正常3s为异常 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晚期、口服抗凝剂及异常凝血酶原增加。3、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等。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溜等。 INR是用于检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以INR2.0-3.0为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参考28~32s 用于检测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