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对策剖析 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7个部门结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于今年9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礼堂正式启动。“节能减排”系列活动包含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公司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九个专项行动。这是一次由国家组织的自上而下、全民参加的对于节俭能源、减低排放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大到省市,小到家庭社区,从公司到学校再到政府机构,从科普展览到媒体宣传,此次活动波及了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全员宣传、全体行动,为全社会创造了节能降耗的优秀气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系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民众亲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此刻做起,从点滴做起,并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一、我国能源耗资现状与严重的节能减排局势 当前,我国能源问题日趋成为公民经济增添的瓶颈,“十一五”规划《大纲》中提出的5年节能目标是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节能目标 是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而现实是,上半年能耗没有降落,反而同比上涨了0.8%,这个对照突显了我国节能局势的严重。 (一)能源欠缺,花费激增 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欠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节余可采储量仅 有世界均匀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 均水1 平的58.6%。此外,最近几年来能源花费急剧增添,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的最大限制,直接威迫国家经济安 全。比如:2005年煤炭产量达21.9亿吨,比2000年翻了一番,仍 不可以知足需要。石油净入口量由2000年的0.76亿吨,快速增添到 2005年的1.43亿吨。 (二)利用率低,能耗惊人 与能源欠缺形成激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 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了近10%;2003年单位GDP能耗是世界 均匀水平的3.1倍。最近几年来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2006年上半年同比上涨0.8%。再看,当前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花费的70%左右,此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及炼焦、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占到了工业总能耗的69%。同时,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节余,家产集中度低,小公司多,技术水平不高,增添了能源耗费。 (三)能源构造、家产构造不合理 第一,我国的能源构造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行重生能源为主,不行重生能源在生产和花费总量中分别占92.1%和92.7%,新能源和可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率偏低。其次,当前我国经济增添过于依靠第二家产,而低能耗的第三家产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从工业内部构造看,高耗能行业的比重要,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带值、低能耗 的行业比重低。 (四)高污染物排放行业增添迅猛 今年一季度,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现加速增添、再度仰头的趋向。 国家统计局最新宣布的数据显示,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 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添超 过20%,同2 比加速6.6个百分点。专家估量,这类状况如不实时扭转,“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整体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我国推行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们知道,节能就是节俭能源,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一个是在 使用能源时掌握,一个是在使用能源后控制,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 是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十六大报告表述:可 连续发展能力不停增强,生态环境获得改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促使人与自然的和睦。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 本形成节俭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家产构造、增添方式、花费方 式。主污染物排放获得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显然改良。对比于十 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新要求更明确,表现出紧急性。 坚持节俭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民众亲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计发展,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的重要措施,有益于我们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有益于推动经济构造调整,转变增添方式,进而更好地保护中华民族长久利益。 三、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旁。为了应付资源欠缺,保护生态环境, 促使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国家正在踊跃探究建立节俭型社会的发 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力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那么,贯彻落实节能减排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转变观点,培育民众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