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团圆 阅读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 2.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阅读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2.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图书《团圆》 阅读时间: 两课时 阅读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前。 1.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过哪些绘本?谁来说一说。 《我爱你,妈妈》、《带来幸福的酢浆草》、《流浪狗之歌》、《爱心树》、《雪人》、《花婆婆》、《鸭子骑车记》 2.引出《团圆》。 (这些都是外国的绘本,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中国绘本,中国绘本比外国绘本多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国味道。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你觉得哪些是有中国味道的?待会读的时候请你留意一下这些中国味道。) 二、阅读中。 1.读封面。 封面就像书的脸,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看,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外国绘本很多都是作者和画者同一人,而中国绘本很多都是分开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余丽琼,而画者是朱成梁。 团圆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候,家里人会在一起团圆呢? 绘本的封面一般会有主人公,你猜猜是谁?仔细观察她的表情,你有什么发现? 读前环衬。 看看前环衬,它为什么是碎花花样的呢?(和碎花床单的颜色一样) 3.读版权页。 这本书把版权页单列出来了。而且在版权页中,有一本日历。上面的时间便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除夕,除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在除夕干什么呢?(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 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想把这本书送给她的家人。 4.读扉页。 这本书的扉页比较特别,它已经和正文融合在一起了。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想知道更精彩的内容吗?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读一读,课后也可以自己先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节课阅读内容。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什么绘本吗? 2.谁来说说你从绘本中知道了什么? 二、阅读绘本《团圆》。 1.读正文。 ①预测 :图画书的诱惑就在翻页之间。因为什么? 第11页:第二天是谁吃到了好运币呢? 第24页:你知道她的好运硬币在哪儿吗? 第31页: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②提问 第4页:“我”为什么吓得大哭起来? 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来了,你看到爸爸什么表现? 第24页:你知道在哪儿吗? 第26页:“我”为什么不要? :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爸爸在想什么呢? 硬币丢了的时候,毛毛这么着急,为什么她又舍得把它给爸爸呢? ③练习说话 第8、9页:谁给这一页配上文字?天快黑了,我和爸爸……白色的小猫……隔壁的阿姨……树上的彩灯……邻居家的灯笼……绚丽的烟花…… 第15页:猜猜毛毛会说什么? 第17页:爸爸还忙了什么呢? 第20、21页:大街上可热闹了!有人在……有人在……有人在…… 第25页:这一页没有文字,你看到什么了?你还看见什么了?你呢? :我梦见……我梦见……我还梦见…… 6.读后环衬。 这本书的后环衬和前环衬一样,也是碎花花样,想一想,书上的哪些地方还有这种花样?(窗帘、服装、围巾、被子、枕头、靠垫、手套) 7.读封底。 看看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想一想,当爸爸从忙碌的工地上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张全家福,看到这枚好运硬币,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三、阅读后。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一个长长的故事,能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往往有几个画面。现在请你和小组同学交流:哪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t) 3.还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吗? 我来给你们讲讲余丽琼的故事。 她的小名也叫毛毛,那时候中国很多孩子都叫毛毛,只是姓不同,姓陈的叫……姓李的叫……,余丽琼叫……如果大家在院子里玩,有大人喊毛毛吃饭,就会有人问“到底找哪个毛毛嘛?” 她爸爸也是一个常年出差的建筑师,有一次,他一年多才回家,毛毛不让他靠近,爸爸很伤心,就找了个有相机的朋友拍全家福。于是,妈妈搂着哥哥,毛毛坐在爸爸的腿上,他们照了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所以,毛毛在版权页写(ppt)。 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再来理解这本书,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4.书读完了,你在书里找到中国味道了吗?(花灯、灯笼、春联、舞龙灯、逛庙会、包汤圆、建筑物、碎花花样、梳妆台、锯子和木架子、汽车、理发) 5.中国绘本用水墨用油彩绘出了中国味道,很值得读。推荐大家阅读这些中国绘本。(ppt:《纸马》《小石狮》《京剧猫》《九色鹿》《花娘谷》《老鼠娶新娘》) HYPERLINK"http://blog.sina.com.cn/s/javascript:void(0);"\o"分享到新浪微博"HYPERLINK"http://blog.sina.com.cn/s/javascript:void(0);"\o"分享到微信"HYPERLINK"http://blog.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