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残根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摘要 土壤中的残根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和土壤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平邑甜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比例的残根对于甜茶幼苗生物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残根可以提高甜茶幼苗的生长和土壤肥力,但过多的残根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平邑甜茶种植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残根添加比例,以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关键词:残根;平邑甜茶;生物量;土壤环境 Abstract Theresiduesinsoilhavesignificanteffectsonthegrowthofplantseedlingsandthesoilenvironment.ThisstudyaimedtoinvestigatetheimpactsofdifferentratiosofresidueonthegrowthofsweetteaseedlingsandsoilenvironmentinPingyiCounty.Theresultsshowedthatappropriateadditionofresiduescouldimprovethegrowthofsweetteaseedlingsandsoilfertility,butexcessiveresidueswouldhavenegativeimpacts.Therefore,intheprocessofplantingPingyisweettea,areasonableratioofresidueshouldbeselectedtoachievethebestgrowtheffect. Keywords:Residue;Pingyisweettea;Biomass;Soilenvironment 引言 残根是指作物生长过程中留下的枯萎植株或残留的植物部分。在农业生产中,残根通常被视为一种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残根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残根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氨气等。同时,残根的田间堆积也可能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不均衡分布,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平邑甜茶是山东地区一种重要的优质茶叶品种。在平邑地区,种植平邑甜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因此,研究残根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地点 本次实验选择在平邑地区某甜茶种植基地的室内进行。 2.实验材料与设计 实验选用1年生的平邑甜茶幼苗。将每个幼苗分为6组,分别处理不同比例的残根:0%、1%、3%、5%、7%、10%。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 3.实验方法 将预先处理好的残根添加到培土中,然后将1年生平邑甜茶幼苗移植到培土中。每周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和养分。30天后,记录下每个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并取样测定幼苗的生物量。同时,取土样分析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等土壤环境因素。 结果与分析 1.幼苗生物量 添加不同比例的残根后,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适量添加残根可以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当残根添加比例为5%时,甜茶幼苗的生物量达到了最高点,之后逐渐下降。当残根添加比例超过7%时,甜茶幼苗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这说明,合理的残根添加比例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多的残根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土壤环境因子 添加不同比例的残根后,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等因子的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适量添加残根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含量。当残根添加比例为5%时,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达到了最高点。之后,随着残根添加比例的增加,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同时,随着残根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pH值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结论 在平邑甜茶种植中,适量添加残根可以提高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和土壤肥力。但过多的残根会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选择残根添加比例时,应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品种和生长状况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凤阳,李武平,丁显平,等.不同根系修剪程度对棉花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2):463-467. [2]顾俊.土壤有机质和磷对甜菜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21(3):27-33. [3]杨忠岐,刘绮文,陈玉良,等.植物残根作为肥料的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3,18(3):205-209。 [4]李伟华,苏亚军,刘正飞,等.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吸收及转化特性分析[J].土壤,2012,44(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