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了许多。特别是了解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新名词。知道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产生的事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教育部提出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总体育人目标。经历一次次次更改,最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六大要素,十八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有详细的主要培养目标,即每个要点的主要表现。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 18个基本要点[1]。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通过学习,我想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时时刻刻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人。在学科教学方面,认真钻研教材,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本班学生学情制定切合本班实际的教学设计,不仅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挖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需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 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2]。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 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 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当前的学校教育就如有人所说:“老师,对不起!我把您教的都还给您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反思,我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甚至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好伙伴。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帮助者与好伙伴。那么作为一个好教师,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至关重要。什么是人才?是听话,成绩好的就是人 才,还是有独立思考但淘气的孩子是人才?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 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 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 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 以及学生评价指标 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 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 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 要主动将 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 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 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 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 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 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 [3] 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 。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 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