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摘要: 本文研究了来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采用水培法模拟氮沉降,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油松幼苗的生长状况、叶绿素荧光参数、植物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氮沉降显著影响了油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差异明显。 关键词:油松;种源;光合作用;氮沉降 Abstract: Thisstudyinvestigatedtheresponseofphotosynthetic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fromdifferentsourcestosimulatednitrogendeposition.Waterculturewasusedtosimulatenitrogendeposition,andthegrowthstatus,chlorophyllfluorescenceparameters,plantphysiologicalindicators,andphotosyntheticparametersof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weremeasured.Theresultsshowedthatnitrogendepositionsignificantlyaffectedthegrowthandphotosynthetic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andtherewereobviousdifferencesintheresponseof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fromdifferentsourcestonitrogendeposition. Keywords:Pinustabulaeformis;source;photosynthesis;nitrogendeposition 一、引言 氮沉降是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长期和大量的氮沉降会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油松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全国广泛分布。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树种资源状况,不同地区油松种源的林木生长和木材品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探究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差异,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实验,并研究了氮沉降对油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油松种源:太行山区——THS,延边朝鲜族自治州——YB,灵山县——LS,昆明市区——KM。 实验方法 油松幼苗种植:将几种种源的油松种子放在温度为20℃左右的水中,培养1个月后通过人工移栽的方式移植至生长箱中,每个处理有8个生长箱。 氮沉降模拟:以KH2PO4、NH4NO3、K2SO4为主要成分,通过水平面上挑选2mL分隔染色处理,即维持6个不同的处理,分别为:CK(无处理)、N0(无氮肥处理)、N1(0.35g/L)、N2(0.70g/L)、N3(1.05g/L)和N4(1.40g/L)。 实验测定:测定油松幼苗的光合生理参数和植物生理指标。 三、结果 1.生长状况 氮沉降对油松幼苗的生长有明显影响。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油松幼苗的根、茎、叶、总干物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叶绿素荧光参数 油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Y(I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Fo、Fm和Y(NPQ)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植物生理指标 油松幼苗的叶片NO3-、Cl-和SO42-含量随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4.光合作用参数 油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电导率(Gs)和蒸腾速率(Tr)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氮沉降极大地影响了油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油松不同种源的生态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生理和形态特征差异有关,但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水分、养分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根本原因,为提高油松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氮沉降显著影响了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对于选择合适的种质资源以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响应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Cui,L.,Yang,D.,Liao,Y.,Shi,Q.,&Wang,D.(2021).Photosyntheticphysiologicalresponsesof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