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NaCl浓度持续胁迫下油菜幼苗的生理响应 引言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脂作物之一,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很重要。但是,种植中经常遭受各种胁迫,如NaCl迫切。NaCl是一种常见的盐类,它对油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有研究表明,NaCl可以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因此对油菜幼苗持续的不同NaCl浓度作用下的生理响应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材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采用菜籽油菜品种“00号”幼苗作为研究对象。 处理方法:将菜籽油菜幼苗移植到培养皿中,在同等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100、150mmol/L),每个浓度处理3个孪生植株,并保持持续一周。记录生长相关指标(株高、叶片面积、根长等),分析幼苗叶绿素含量、MDA、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 株高和叶片面积 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的株高和叶片面积显著下降(P<0.05)。在150mmol/LNaCl的处理下,油菜幼苗株高和叶片面积分别下降了47.22%和42.41%。 叶绿素含量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然而,在150mmol/LNaCl处理下,油菜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了约16.76%。 MDA含量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在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MDA含量升高显著(P<0.05),表明膜性质发生了损伤。 SOD和CAT活性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SOD和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mmol/LNaCl的处理下,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93倍和4.12倍。 结论 NaCl的胁迫显著影响了油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代谢,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我们观察到了诸多生长指标的显著下降,包括株高和叶片面积。同时,NaCl也会导致生理指标的不同程度变化,对于膜性质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我们发现油菜幼苗对于NaCl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低浓度NaCl的处理下,SOD和CAT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油菜幼苗可以启动相应的反应机制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但当NaCl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机制也开始失去应对的能力。因此,在NaCl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控制其使用量和浓度,以保证其对作物生长的破坏最小化。 参考文献 Ahmed,C.B.,Rouina,B.B.,Sensoy,S.,etal.(2009).“Effectsoflong-termmoderateNaClstressongrowth,mineralaccumulationandprolinemetabolisminolivecultivarsdifferinginsalttolerance,”Plant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Vol.47,Issue7,pp.572–580. Ghazijahani,R.N.,Sharifi,R.S.,etal.(2011).“TheEffectsofSalt(NaCl)onChlorophyllFluorescenceinMaize(ZeamaysL.)Seedlings,”PlantSciencesandBiotechnology.Vol.5,Issue3,pp.145–151. Kim,Y.H.,Khan,A.L.,etal.(2015).“EffectsofSaltStressonDifferent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inCallusCultureofGlycinemax,”PlantOmics.Vol.8,Issue4,pp.329–337. Shahid,M.A.,Balal,R.M.,etal.(2014).“Foliarappliedglycinebetaineenhancedthesalttoleranceofwheat(TriticumaestivumL.)atvariousgrowthstages,”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Vol.21,Issue8,pp.5408–5418. Zhang,Y.,Su,J.,etal.(2015).“EffectsofDifferentNaClConcentrationonBiomass,SodiumandPotassiumContentsofShootandRootofBrassicanapus,”ResearchJournalofAgricultureandBiologicalSciences.Vol.11,Issue3,pp.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