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17 XXXXX教育信息化 建设项目 智慧教室设计方案 目录 TOC\o"1-2"\h\z\uHYPERLINK\l"_Toc464459264"目录PAGEREF_Toc464459264\h2 HYPERLINK\l"_Toc464459265"第1章前言PAGEREF_Toc464459265\h3 HYPERLINK\l"_Toc464459266"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PAGEREF_Toc464459266\h3 HYPERLINK\l"_Toc464459267"第2章现状与需求分析PAGEREF_Toc464459267\h4 HYPERLINK\l"_Toc464459268"2.1现状PAGEREF_Toc464459268\h4 HYPERLINK\l"_Toc464459269"2.2需求分析PAGEREF_Toc464459269\h4 HYPERLINK\l"_Toc464459270"第3章设计思路PAGEREF_Toc464459270\h6 HYPERLINK\l"_Toc464459271"3.1设计原则PAGEREF_Toc464459271\h6 HYPERLINK\l"_Toc464459272"3.2设计目标PAGEREF_Toc464459272\h6 HYPERLINK\l"_Toc464459273"第4章系统方案PAGEREF_Toc464459273\h8 HYPERLINK\l"_Toc464459274"4.1方案概念PAGEREF_Toc464459274\h8 HYPERLINK\l"_Toc464459275"4.2方案说明:PAGEREF_Toc464459275\h9 HYPERLINK\l"_Toc464459276"第5章方案细化设计PAGEREF_Toc464459276\h10 HYPERLINK\l"_Toc464459277"5.1智慧教室设计方案PAGEREF_Toc464459277\h10  前言 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 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十二五(2012—2015年),突出“应用切入、完善基础、搭建平台、试点引路”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3211”建设计划,即“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批试点”(一批教育信息化示区域和试点学校),“一批基地”(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有效解决了PC部署分散、管理维护难、运维成本大、损坏率高等实际问题。 现状与需求分析 现状 现在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的现状: (1)资源庞大且杂乱:老师拥有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源,老师难以使用杂乱无章的资源。 (2)单向教学,缺少互动:大部分老师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教”与“学”分离,缺少师生间互动。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与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资源孤岛:校与校、班与班、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等都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资源无法交流、共享。 (4)设备管理不易:各种多媒体设备,规模越来越庞大,现有的装备应用与管理,往往依靠人力、制度和经验,缺乏技术手段和科学性的管理与评估。 (5)教师教学难,学生负担大:因为缺乏好的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老师授课的效率受到影响。老师在难以提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来保证其学习质量和知识吸收。旧有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老师一直为如何更好地备授课头痛不已,也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6)软硬件繁多,教师负荷大:各种教学辅助硬件与软件之建置,造成教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资源使用、云平台使用之中,和教师常态化之工作大相径庭。 需求分析 (1)需一体化之完整解决方案,为教学的各个终端提供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 (2)设备数量应尽可能少,设备的集成化、复用度更高,可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