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述(ɡàishù)第二页,共八十页。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按动脉血气: I型:低氧血症型PaO2↓,不伴有PaCO2↑ II型:高碳酸血症型PaO2↓,伴有PaCO2↑ 按发病机制(jīzhì):通气性、换气性 按病变部位:中枢性、外周性 按发病急缓:急性、慢性阻塞性 通气(tōngqì)不足原因(yuányīn)(二)阻塞性通气(tōngqì)不足 气道阻塞(zǔsè): 中央性:指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又分为胸外与胸内阻塞2种。 外周性: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阻塞。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央性气(xìngqì)道阻塞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wèiyú)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xīqì)性呼吸困难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wèiyú)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胸内压、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推动肺泡内气体沿气道呼出,在此过程中,气道内压从肺泡到鼻、口腔进行性下降。因此,在呼出的气道上必定有一点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这一点被称为等压点。用力呼气时,正常人的等压点位于(wèiyú)有软骨支撑的较大气道,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时,由于气道内阻力异常增加,从而使等压点上移(移向肺泡端)。当等压点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时,导致小气道压缩而闭合。 外周性气道阻塞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三)肺通气功能障碍时的血气(xuèqì)变化PaO2↓与PaCO2↑成比例(bǐlì)变化解剖分流(fēnliú) 增加(一)弥散(mísàn)障碍⑴肺泡膜面积减少(jiǎnshǎo) 正常:成人肺泡膜总面积80m2,平静呼吸35~40m2 病理: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减少面积>50%) ⑵肺泡膜厚度增加 正常:肺泡膜薄部<1μm,肺泡腔到红细胞膜<5μm 病理:肺水肿、肺纤维化、肺泡透明膜形成 弥散距离增宽,减慢弥散速度 ⑶弥散时间缩短 肺泡膜病变+心输出量增加和肺血流加快正常与肺泡膜增厚时Hb氧合所需时间 血液流经肺泡的时间,静息(jìnɡxī)时(1)、运动时(2)PCO2(mmHg)2.弥散(mísàn)障碍时的血气变化(二)肺泡(fèipào)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类型(lèixíng):1.部分肺泡(fèipào)通气不足正常(zhèngcháng) 因通气障碍引起部分肺泡通气严重不足,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显著降低,以致(yǐzhì)流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中,称静脉血掺杂(venousadmixture),因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shunt)。部分(bùfen)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血气改变 PaO2↓ PaCO2⑴正常 ⑵↓(代偿(dàichánɡ)性通气过度,总通气量增加) ⑶↑(病变严重,总通气量减少) 2.部分(bùfen)肺泡血流不足正常(zhèngcháng)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炎症、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等可使流经该部分肺泡的血液量减少,而通气(tōngqì)相对良好,VA/Q比可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deadspacelikeventilation)。 生理死腔:占潮气量30% 疾病时功能性死腔:高达60%~70%PaO2部分(bùfen)肺泡血流不足血气改变 PaO2↓ PaCO2⑴正常(总肺通气量正常) ⑵↓(总通气量增加) ⑶↑(总通气量减少) 通气/血流比值(bǐzhí)及其变化示意图(三)解剖分流(fēnliú)增多第四十七页,共八十页。肺A真性分流(fēnliú)与功能性分流(fēnliú)有何异同?总之,在通气分布不均或血流分布不均以及通气和血流配合不当时,有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明显降低,可低至0.1以下;有的肺泡通气血流比率明显增高(zēnggāo),可高达10以上,也有的仍接近0.83,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的变动范围明显扩大,严重偏离正常的范围。这样就可引起换气障碍并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解剖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故称为真性分流原因(yuányīn)与发病机制小结急性(jíxìng)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LI发生机制: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①致病因子对肺泡膜的直接损伤作用 ②激活(jīhuó)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间接损伤作用 ③大量中性粒细胞黏附、聚集、释放 ④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肺损伤ALI引起呼衰的机制: ①渗透性肺水肿,肺弥散功能障碍 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顺应性↓,形成肺不张,形成功能分流 ③水肿(shuǐzhǒng)液阻塞气道、支气管痉挛导致功能分流 ④肺内DIC形成及炎性介质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可导致死腔样通气 V/Q失调(ARDS致呼衰的主要发病机制), 通常导致Ⅰ型呼衰肺毛细血管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