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念-忘却-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感受文章所记人物的真实性; 2.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特点上的不同之处; 3.比较两篇文章所用抒情笔法的不同之处; 4.理解两篇文章的“忘却”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任务一:感受人物的真实性 思考探究一:著名学者詹丹教授认为:“无论写刘和珍还是左联五烈士,鲁迅都不是简单地从理想角色来定位其写作对象的,而是用了较多篇幅写他们作为普通人、作为生活中人的真实性。”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真实的刘和珍: 作者既赞叹她和她的同伴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和“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之类的特质,但又对她们徒手请愿的做法不敢苟同,认为过于天真,是牺牲太大,意义甚少。 (2)真实的白莽、柔石、冯铿: 作者深情回忆了五烈士的美好品质,热烈讴歌了他们的高尚精神,但是也指出: 白莽翻译诗歌不够客观; 柔石做人迂腐,没有实际经营能力,从事朝华社出版只能亏本了事,做人又太天真,看不到别人的坏,也认识不到政府的野蛮; 冯铿又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 小结: 鲁迅把这样的材料呈现于笔端,不是有意矮化烈士。文章从生活的真人出发,即便回忆的对象投身于公共的伟大事业,也并没有因这种公共性、事业性遮蔽了个人化的感情。或者说,把生活中的私人化情感与公共世界的意义结合在一起展示,使鲁迅这类记念性的文章获得了一种因真诚面对而抵达的深度。 ——上海师范大学詹丹《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组合解读 任务二:比较写作特点 思考探究:两篇文章都属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但是在具体的写作特点上又有不同之处。 试结合课文内容,从所记人物数量、所记事件特点和所选表达方式三个方面作一些比较。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记人物数量叙写了一个人,为一个人画像;手法上更多的粗笔勾勒。 为一个群体画像(重点是白莽和柔石);记叙的事件更完整,细节刻画更多。所记事件特点以感情为线索,贯穿刘和珍的几件大事展现人物。通过零碎却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刻画人物形象。所选表达方式记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议论和抒情,抒情直接、强烈。前三部分主要以记叙为主,记叙、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抒情更加克制。 任务三:比较抒情笔法 思考探究:教材后的学习提示提到:两篇文章“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后者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 请回到文章中,找一找体现这两种不同抒情笔法的句子,用心体会,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1.写作时间: 《记念刘和珍君》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第14天,作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7天,此时正处于事件的当下期,悲愤难抑,不能自已,因而抒情浓烈,感情直露。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五位烈士遇害两周年,当时激烈的情感经过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深沉和内敛,情感波动也没有前一篇那么大。 2.社会环境: 两篇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抒情的直露恣肆变得曲折隐晦,也是与社会环境有关,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党反动派倾力“围剿”革命和革命者,这比20年代的段祺瑞执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就能窥见一斑。作者的经验告诉他,必须节制自己的抒情姿态。 小结: 李希凡在《论鲁迅的“五种创作”》中说:“同是纪念烈士的记事散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为了忘却的纪念》的革命抒情,就和《记念刘和珍君》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的波涛,显示着对虐杀者的极端的憎恶与仇恨,并深刻地总结着血的经验与教训,昭示着革命的人们奋勇向前;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这同样的激怒与哀痛,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蓄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记实。” 任务四:理解“忘却” 思考探究: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忘却”,比如前者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后者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两种“忘却”的理解。 《记念刘和珍君》的“忘却”是作者的讽刺,讽刺世人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忘记烈士的牺牲,忘记了屠杀的惨痛记忆。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意思,也就是将“战友”的牺牲而带来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使思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脱离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纪念死者。 全文总结: 本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五位烈士的片段性的回忆,对五位烈士的为人以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的记述,高度赞扬了烈士们执着、坚忍、善良的优秀品格,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无辜的愤恨和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下去的坚定信念。 全班齐读: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