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脱硝及抗硫性能研究进展 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脱硝及抗硫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 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是一种用于排放氮氧化物(NOx)控制的重要催化剂。本文综述了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在脱硝和抗硫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NH_3-S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情况。然后详细讨论了锰基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NOx的脱硝效果,并对催化剂的结构、晶相和表面性质对脱硝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接下来重点讨论了锰基催化剂在高硫环境中的抗硫性能,包括硫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抗硫机理。最后,对未来锰基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锰基催化剂,NH_3-SCR,脱硝,抗硫性能 引言: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共同形成了大气湿沉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NOx的控制和减排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领域。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是一种有效的NOx控制方法。该技术通过在氨气(NH_3)存在下将NOx按化学计量比还原为氮气(N_2)和水(H_2O)。NH_3-SCR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和工业领域。 然而,NH_3-SCR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低温脱硝和高硫环境下的抗硫性能。在低温条件下,SCR催化剂的活性往往降低,影响其脱硝效果。而在高硫环境下,硫化物会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影响其活性和稳定性。 锰基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SCR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脱硝效果。同时,锰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硫性能,能够在高硫环境下保持较高的脱硝活性。因此,锰基催化剂在NH_3-SCR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综述锰基催化剂在低温NH_3-SCR脱硝和抗硫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锰基催化剂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锰基催化剂在低温NH_3-SCR脱硝中的研究进展 1.1锰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锰基催化剂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包括沉积-沉淀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不同的合成方法会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合成方法中的沉积剂、溶剂和沉淀剂等参数会影响催化剂的表面积、晶相和分散性,从而影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1.2锰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晶相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锰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晶相在低温NH_3-SCR脱硝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催化剂的结构参数,如晶体尺寸、孔径和结构稳定性等,会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此外,不同晶相的锰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机电性质,从而影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1.3锰基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锰基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酸性、表面氧物种和表面活性位点等。这些表面性质会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研究表明,表面酸性可以促进NH_3和NOx的吸附,并提高NH_3-SCR脱硝的速率。而表面氧物种和表面活性位点可以增加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和分解,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二、锰基催化剂在高硫环境中的抗硫性能研究进展 2.1硫对锰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在高硫环境中,锰基催化剂的活性往往降低。硫化物沉积在催化剂表面,阻塞了活性位点,降低了催化剂的脱硝效果。此外,硫还会与催化剂中的锰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锰硫化物,进一步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2.2锰基催化剂的抗硫性能 为了提高锰基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结构和组分,可以减少硫化物的沉积和抑制硫化反应,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此外,添加一些抗硫剂,如氧化钾和氧化钙等,可以增加催化剂与硫化物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三、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锰基催化剂在低温NH_3-SCR脱硝和抗硫性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选择性的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并探索新的抗硫性能提升策略,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低温NH_3-SCR脱硝技术的应用。 结论 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脱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硝和抗硫性能。锰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其脱硝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而高硫环境对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有其挑战。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和抗硫机理,以指导催化剂的优化设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X.Zhang,Y.Yang,G.Moon,J.Phys.Chem.C,116(2012)26566-26574. 2.P.Ji,Y.Liu,H.Zhao,Appl.Catal.B,179(2015)268-276. 3.H.Shao,Y.Shang,J.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