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法介导纳米金合成研究进展 生物法介导纳米金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金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生物法合成纳米金是目前较为研究的一个领域,其利用生物体多样的酶和蛋白质对金离子的还原和形态调控能力,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的纳米金合成方法。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生物法介导纳米金合成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细菌、植物、真菌和其他生物体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纳米金;生物法合成;催化剂;酶;蛋白质 1.引言 纳米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高电导率和生物相容性等优良性能,因此在催化、传感、光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金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物理化学法合成的纳米金需要高温和强还原剂,存在成本高、环境污染和对生物体有毒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低成本、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应运而生。 2.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原理 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原理是利用生物体中丰富的酶和蛋白质对金离子的还原和形态调控能力。作为一种强氧化剂,金离子在生物体内可以被酶和蛋白质还原为金纳米粒子,同时这些酶和蛋白质还可以在合成过程中起到形态调控的作用,控制纳米金的形状和尺寸。因此,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有高选择性、高效率和可控性等优势。 3.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各种生物体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其中,细菌、植物和真菌是常用的生物催化剂。细菌如大肠杆菌、产金葡萄球菌等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和形态调控能力,可以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合成出规整的纳米金颗粒。植物如绿茶、咖啡和薄荷等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还原剂和形态调控剂合成纳米金,其在合成过程中还可以发挥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具有双重功能。真菌如酵母菌和木霉菌等也具有较高的金离子还原和形态调控能力,其合成的纳米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利用其它生物体如海藻、昆虫和动物等进行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这些生物体中的特定物质具有还原和形态调控的能力,为纳米金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优势和挑战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生物法合成纳米金不需要高温和强还原剂,更加环境友好;其次,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金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最后,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可控性,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纳米金。 然而,生物法合成纳米金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生物体中的酶和蛋白质对金离子的还原和形态调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生物体具有不同的合成效率和产物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其次,纳米金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浓度等参数,以获得高纯度和高质量的产物,这对生物法合成的工艺控制提出了要求。最后,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产率一般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量,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5.结论 生物法介导纳米金合成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其利用生物体的特殊酶和蛋白质合成纳米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细菌、植物和真菌等生物催化剂可以成功地合成出规整的纳米金颗粒,而海藻、昆虫和动物等其他生物体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尚面临一些挑战,如合成效率的提高、工艺条件的控制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将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uangJ,LiQ,SunD,etal.BiosynthesisofsilverandgoldnanoparticlesbynovelsundriedCinnamomumcamphoraleaf[J].Nanotechnology,2007,18(10):105104. [2]LiJ,PuK,YinS,etal.GreensynthesisofgoldnanoparticlesusingLonicerajaponicaleafextractandtheircatalyticactivityforreductionof4-nitrophenol[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13,52(52):18126-18134. [3]KitchingM,RamaniM,MarsiliE.Fungalbiosynthesisofgoldnanoparticles:mechanismandscaleup[J].MicrobialBiotechnology,2015,8(6):904-917. [4]SastryM,AhmadA,KhanMI.Reductionandstabilizationofsilvernano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