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环境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分析,旨在为城市水环境的甄别、修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城市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具有成本高、能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而生物修复技术则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等优势,因此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代谢活动和生物体本身的特性来改善、修复受污染的环境。其基本原理包括生物降解、吸附、生物氧化还原等。生物降解是指通过生物体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吸附是指生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或生化反应能够吸附并去除污染物;生物氧化还原是指通过生物体代谢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 三、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1.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附、生物降解和根系氧化还原等特性来修复城市水环境。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湿地植物修复、浮萍修复和水蕨修复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吸附和代谢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 2.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对城市水环境进行修复。常见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群修复、单菌修复和酶修复等。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降解有机物、固定氮、还原硝酸盐和氮化物等,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3.生物滤池技术 生物滤池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综合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生物滤池一般分为竖向流式和水平流式两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水环境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物滤池。 四、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具有诸多优势,如环境友好、低成本、可持续等,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水平不高、操作复杂等。因此,在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时,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因素。 五、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 以北京市的城市水环境为例,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生物滤池技术,成功改善了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结论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治理方法,为城市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生物滤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水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Chen,H.,Yao,B.,Huang,Z.,Zhang,Y.,Li,H.,Wang,B.,&Shen,Y.(2016).Distribution,sourceidentification,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insurfacesedimentsfromtheSuzhouCreek,Shanghai,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3(14),14043-14054. [2]Wang,S.,&Huang,W.(2018).Adsorptionanddesorptionofcadmiumbybiocharderivedfromanaerobicdigestionresidueofrapestraw.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5(26),26155-26164. [3]Zhang,C.,Zhu,F.,Li,P.,Ni,J.,Xie,M.,Chen,H.,&Hurlburt,B.L.(2016).DissipationandpersistenceofperlitepesticideresiduesduringgreenhousecucumbercultivationinBaguashanarea,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3(18),18186-1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