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催化氧化醇类用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电催化氧化醇类用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寻找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变得尤为重要。电催化氧化醇类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可以将可再生资源转化为高能量化合物,如醛、羧酸等。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可调控性成为电催化氧化醇类的理想选择。本文综述了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在电催化氧化醇类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包括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调控催化性能的策略以及其在具体醇类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后,展望了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在电催化氧化醇类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1.引言 在当前全球能源状况下,可再生能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醇类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将醇类电催化氧化转化为高能量化合物可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传统的醇类氧化反应主要依赖于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等。然而,贵金属催化剂存在成本高、稀缺性和缺乏可调控性的缺点,限制了它们在工业上的应用。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因其丰富的表面过渡态、可调控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成为了电催化氧化醇类的理想选择。 2.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湿化学法、电化学合成法等。溶胶-凝胶法主要通过溶胶的控制释放出金属离子,形成可控的纳米尺寸,在气相或液相中以还原剂还原生成非晶态镍基催化剂。湿化学法通过水热、溶剂热等方法将金属盐和还原剂混合反应得到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电化学合成法是将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应用于合成非晶态镍基催化剂,通过调节电流密度、沉积时间和电解液成分等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形貌的非晶态镍基催化剂。 3.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调控催化性能的策略 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可以通过调控其物理结构、表面组成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实现。调控物理结构是通过合适的合成方法调控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尺寸、形貌和孔结构等参数来实现的。调控表面组成可以通过合适的合成方法获得具有富氧、富镍或表面组成均匀的非晶态镍基催化剂。调控晶体结构可以通过合适的添加剂进一步调控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4.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在具体醇类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在醇类氧化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乙醇为例,催化剂可以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或乙酸,甚至进一步氧化为CO2。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可以实现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的乙醇氧化反应,同时保持很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在不同醇类氧化反应中也展现出类似的催化性能。 5.结论与展望 非晶态镍基催化剂因其丰富的表面过渡态、可调控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在电催化氧化醇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晶态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开展合金化和复合材料化的研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开展催化剂的工程化研究,将其应用于实际醇类氧化反应过程中,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SmithA,etal.Non-noblemetalcatalystsforalcoholoxidationinfuelcells.JournalofPowerSources,2016,306:416–423. 2.ShindeDB,etal.CrystallineNi-basedmaterialsforalcoholoxidation:theroleofscaleandprocessconditionsincontrollingactivephasestability.ACSCatalysis,2013,3(3):319–329. 3.RiceWD,etal.Electrocatalysisofalcoholoxidationusingnickelhydroxidefilms.JournalofCatalysis,2009,262(1):78–87. 4.ZouX,HuangX,GosztolaDJ,etal.Probingchargetransferathybridinterfaces:graphene/α-nickelhydroxideasacasestudy.JACS,2012,134(42):17858-17861. 5.DuC,XuQ,ChenW.Simultaneouselectronicandgeometricmodificationofactivesitesonasupportingnickelcatalystviaalignedcarbonnanotubesforcarbondioxideconversion.NanoLetters,2017,17(4):2592–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