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严重恐慌发作和对这些发作的担忧。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作为一种生理指标,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对视觉信息处理的改变。研究在惊恐障碍患者中该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并探索其与疾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理机制、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收集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 (2)使用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匹配任务,记录患者的脑电图信号。 (3)分析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4)探讨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与疾病相关因素(如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等)的相关性。 2.研究方法: (1)选取符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招募样本容量不少于100人。 (2)采集患者的脑电图数据,使用EEG放大器和导联帽进行采集。 (3)设计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匹配任务,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的物体,通过任务刺激患者的视觉系统。 (4)对脑电图信号进行离线处理,包括滤波、时频分析等。 (5)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 1.惊恐障碍患者在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任务中显示失匹配负波的存在。 2.惊恐障碍患者在失匹配负波的时间、频率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变化模式。 3.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与失匹配负波的特征存在相关性。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研究计划周期为一年,按以下流程进行: 1.第1-2个月:收集文献,了解研究背景与现状。 2.第3-4个月:拟定研究设计和方法,编写研究计划。 3.第5-6个月:招募患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 4.第7-8个月:进行脑电图采集,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5.第9-10个月:进行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6.第11-12个月:完成研究报告的修改与完善,并编写论文。 六、研究条件和保障 本研究需要脑电图设备、EEG放大器、导联帽等实验设备,并需要专业人员参与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资金来自XXXXX基金会,将用于购置设备、发放患者补偿费用、支持论文的发表等,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理解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并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指导。同时,本研究还为其他焦虑障碍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八、研究团队与分工 研究团队由来自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分工如下: 1.主持人:负责研究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协调团队工作。 2.团队成员:负责患者招募和临床资料收集、脑电图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工作。 九、参考文献 [1]Javanbakht,A.,Liberzon,I.,Amirsadri,A.,Yoon,C.,&Rossi,A.(2013).Neuralcorrelatesofsuccessfulemotionalepisodicencodingandretrieval:AnfMRIstudyofafear-conditioningparadigm.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25(6),863-876. [2]Lissek,S.,Powers,A.S.,McClure,E.B.,Phelps,E.A.,Woldehawariat,G.,Grillon,C.,&Pine,D.S.(2005).Classicalfearconditioningintheanxietydisorders:ameta-analysis.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43(11),1391-1424. [3]Qin,S.,Hermans,E.J.,vanMarle,H.J.,Luo,J.,&Fernández,G.(2009).Acutepsychologicalstressreducesworkingmemory-relatedactivityinthe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Biologicalpsychiatry,66(1),25-32. [4]Ströhle,A.,Stoy,M.,Wrase,J.,Schwarzer,S.,Schlagenhauf,F.,Huss,M.,...&Heinz,A.(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