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体寄生虫学2一、人体寄生虫学概念一、人体寄生虫学概念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请观看“滋养体”视频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链状带绦虫(Taeniasolium)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hirudinaceus)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人疥螨(Sarcoptesscabiei)蝲蛄(Cambaroidesspp.)石蟹(Potamonspp.)蜈蚣(centipede)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除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外,其他都是寄生虫病。WHO(2011年)报告全世界疟疾每年的发病人数达2.16亿,每年死亡人数近70万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感染人数2.4亿 每年死亡人数1.5万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 感染人数1.2亿 致残人数达4000万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感染人数1200万 每年5.9万人死亡24钩虫病(ancylostomiasis) 7.4亿人感染 蛔虫病(ascariasis) 超过10亿人感染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 6000万人感染 每年死亡人数10万282930共生(symbiosis) 凡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 在共生现象中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又可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三种现象。 33(2)互利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举例:海葵—鱼 白蚁—鞭毛虫351.植物寄生于植物 2.植物寄生于动物 3.动物寄生于植物 4.动物寄生于动物1.形态结构变化 消化道退化 固着器官产生 生殖器官发达 2.生理功能的变化 将能量代谢改为以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 3.繁殖能力的加强 生殖系统的发达和繁殖方式多样化4.侵袭力的变化 分泌致病因子 分泌穿孔素和酶类 5.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 更换表被糖蛋白,产生新抗原 抗原伪装 6.基因变异或重组 环境变化的压力使寄生虫的基因出现突变或重组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而寄生虫属其中的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parasite)五、寄生虫与宿主类型五、寄生虫与宿主类型类别 1.终宿主(definitive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1.寄生虫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2.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肝吸虫、猪肉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病 史 询 问 胞蚴-----人(终宿主) -----虎、豹等动物(保虫宿主) -----川卷螺(第一中间宿主) -----溪蟹、蝲蛄(第二中间宿主) -----野猪(不能发育为成虫)(转续宿主)4950掠夺营养:寄生的虫荷越多,对宿主营养的掠夺也越严重。 机械性损伤:直接损伤或压迫、机械阻塞、屏蔽作用、对细胞的 裂解作用。 毒性与免疫损伤:诱导免疫病理反应。钩虫引起的贫血与反甲蛔虫性肠梗阻血吸虫引起的腹水和肝脾肿大55天然免疫(nativeimmunity) 皮肤、黏膜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和胎盘的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后对虫体的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