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监督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比较 基于监督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比较 摘要:负荷监测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任务,它可以提供实时的电力负荷信息,从而帮助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传统的负荷监测方法需要侵入电力系统进行测量,但这种方法成本高且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干扰。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本论文将基于监督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进行比较,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和深度学习方法(DL)。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深度学习方法在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计算资源和训练时间方面较差。而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在计算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建议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算法。 关键词:负荷监测,非侵入式,监督学习,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1.引言 负荷监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可以提供实时的电力负荷信息,从而帮助电力系统的平衡和调度。传统的负荷监测方法需要侵入电力系统进行测量,但这种方法成本高且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干扰。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算法,这些算法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其他相关数据来间接估计负荷。 2.监督学习算法 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训练数据集来建立一个模型,然后使用这个模型来进行预测或分类。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可以使用监督学习算法来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2.1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离。在负荷监测中,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来建立一个预测负荷的模型。 2.2随机森林(RF)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来进行预测。在负荷监测中,可以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来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 2.3神经网络(NN)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计算模型,它可以通过训练来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负荷监测中,可以使用神经网络算法来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 2.4深度学习(DL) 深度学习是一种神经网络的延伸,它通过增加网络的深度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在负荷监测中,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 3.实验比较 为了比较这些监督学习算法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的性能,我们使用了一个公开的负荷监测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中,我们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使用这些算法来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并评估它们在测试集上的性能。 我们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泛化能力方面表现一般。 然后,我们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在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方面表现优秀,但在泛化能力方面稍逊于支持向量机算法。 接下来,我们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神经网络算法在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计算资源和训练时间方面较差。 最后,我们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一个负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深度学习算法在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最好,但在计算资源和训练时间方面较差。 4.结论 通过实验比较,我们发现深度学习算法在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计算资源和训练时间方面较差。而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在计算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适当的算法来进行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监督学习算法可以用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比如决策树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算法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ChenC,WangC,ChanK,etal.Non-intrusiveloadmonitoringalgorithmforresidentialpowerusagewithsupportvectormachines[J].EnergyandBuildings,2018,177:27-33. [2]ZhuangJ,TangW,ChenY,etal.Anensemblerandomforest-basedapproachfornon-intrusiveloadmonitoringinthesmartgrid[J].EnergyProcedia,2014,61:382-387. [3]HuangGB,ZhuQY,SiewCK.Extremelearningmachine:theoryandapplications[J].Neurocomputing,2006,70(1-3):48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