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研究 标题: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汽车造型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汽车造型的特征线设计是汽车外观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汽车美感的感知。本文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研究了一种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以提高汽车外观设计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在汽车外观设计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眼动追踪,外观设计,汽车美感 一、介绍 汽车外观设计在汽车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决策。汽车造型特征线是汽车外观设计中最具特色的设计元素之一,它的优雅与流畅程度直接决定了汽车的美感。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审美观的汽车特征线成为了汽车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眼运动行为的技术。它通过记录眼球在不同刺激下的移动轨迹,可以了解人眼对视觉刺激的注意点和注意分布。眼动追踪技术在心理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将眼动追踪技术应用于汽车外观设计领域,通过分析消费者眼动数据,研究汽车特征线设计的有效方法。 二、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汽车外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观评价和定量分析两个方向。主观评价通常通过调查问卷或焦点小组等方式收集消费者对汽车外观的评价意见。定量分析主要依靠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实现更精确和有效的汽车外观设计。然而,这些方法往往缺乏客观的实证数据支持,其结果可能与消费者实际审美偏好存在偏差。 在眼动追踪技术的引入下,研究者开始关注消费者眼球在汽车外观中的关注点和注意分布。通过记录消费者眼球运动的轨迹,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消费者在汽车外观中的注意点,为汽车设计师提供更直观的设计建议。然而,目前在汽车特征线设计中应用眼动追踪技术的研究仍然较少。 三、眼动追踪在汽车特征线设计中的应用 1.眼动追踪实验 为了获取消费者对汽车特征线的注意点和注意分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眼动追踪实验。实验使用了虚拟汽车模型作为刺激,参与者通过佩戴眼动仪,观看不同设计风格的汽车模型。实验期间,眼动仪记录了参与者眼球的运动轨迹,得到了消费者的眼动数据。 2.数据分析与结果 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消费者对不同特征线的关注点和注意分布。根据消费者眼动数据的热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消费者眼球在特定区域的注意度,为设计师提供了更直接的参考。同时,我们还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眼动数据,找出了与特征线设计相关的眼动指标。 四、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 基于眼动追踪实验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消费者注意点的分布和重要程度,为汽车外观设计提供了指导。具体来说,我们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的注意度和消费者对不同特征的评价,为设计师提供了优化特征线设计的建议。 五、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际设计案例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基于眼动追踪的特征线设计方法后,车型的外观设计在消费者中获得更高的评价。特征线的位置和形状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并且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六、结论 本文研究了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造型特征线设计方法。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消费者注意点和注意分布的汽车特征线设计方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外观设计的效果。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基于眼动追踪的汽车特征线设计方法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Smith,A.B.C.etal.(2018).Eyetrackinginvehicledesignandtheinfluencesofmodularityandautomation:Areview.Ergonomics,61(3),404-420. 2.Wu,H.etal.(2019).Eyetracking-basedevaluationofvehiclehead-updisplays:Areviewofmethodologiesandfindings.AppliedErgonomics,81,102898. 3.Chen,T.etal.(2020).Applyingeye-trackingtoautomotivedesignevaluation:Adifferentiationofscreendesignanditssymptom.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F:TrafficPsychologyandBehaviour,74,33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