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动态博弈的所得税最优税务检查概率研究 基于动态博弈的所得税最优税务检查概率研究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税务监管是确保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税务检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财务状况和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种手段。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成本考虑,税务机关无法对所有纳税人都进行全面的检查。因此,如何确定最优的税务检查概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运用动态博弈理论,通过建立一个简化的纳税人-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来研究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税务检查策略会使得税务机关达到最优的收入和纳税人达到最小的社会成本。 关键词:动态博弈、所得税、税务检查、最优税务检查概率 1.引言 税务检查作为一种税务监管的手段,旨在确保纳税人申报的所得和纳税额的真实性。然而,由于纳税人数量庞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有纳税人都进行全面的检查,因此需要确定一种最优的税务检查策略。本文将运用动态博弈理论,通过分析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利益冲突,探讨在不同情况下,税务机关选择何种税务检查概率可以使得收入最大化,同时纳税人的社会成本最小化。 2.相关研究 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一些学者通过分析不同的纳税人行为模型,以及税务机关的不同策略来研究税务检查的最优概率。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如果纳税人的行为模型是简单的遵守策略,那么税务机关可以采用较低的税务检查概率。然而,如果纳税人的行为模型是复杂的,例如存在逃税行为,那么税务机关应该采用更高的税务检查概率。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了纳税人心理因素对税务检查概率的影响。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有逃避行为倾向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该采用较高的税务检查概率来威慑逃税行为,从而达到最优的税务收入。 3.研究方法 我们将建立一个简化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博弈模型来研究税务检查的最优概率。假设有N个纳税人和一个税务机关。纳税人可以选择遵守税法或者逃避税收。税务机关可以选择检查某个纳税人或者不进行检查。我们假设纳税人的利益是最大化自己的收入,在逃税和遵守税法之间做出选择。税务机关的目标是最大化税收收入,在选择检查和不进行检查之间做出决策。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将建立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其中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交替做出决策,目标是达到最优的税务检查概率。在每一轮博弈中,纳税人将根据其前一轮的行为和税务机关的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行为和前一轮的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检查策略。通过迭代求解,我们可以得到最优的税务检查概率。 4.结果讨论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最优的税务检查概率是不同的。当纳税人行为模型简单,纳税人遵守税法的概率高时,税务机关可以选择较低的税务检查概率。当纳税人行为模型复杂,逃税行为比较普遍时,税务机关应该采用较高的税务检查概率来威慑逃税行为。此外,我们还发现纳税人的心理因素对税务检查概率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于具有逃避行为倾向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该采用较高的税务检查概率,以降低逃税的可能性。 5.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动态博弈理论,通过建立一个纳税人-税务机关的简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税务检查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税务检查概率是根据纳税人行为模型、逃税行为的普遍程度和纳税人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本文的研究对于税务机关制定最优税务检查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税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税务收入最大化和社会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Atkinson,T.,Creedy,J.,&Hérault,N.(2012).Measuringinequality:Models,indices,anddata.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50(1),68-113. [2]Saez,E.(2001).Usingelasticitiestoderiveoptimalincometaxrates.ReviewofEconomicStudies,68(1),205-229. [3]Kleven,H.J.,&Waseem,M.(2013).Usingnotchestouncoveroptimizationfrictionsandstructuralelasticities:theoryandevidencefromPakistan.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28(2),669-723. [4]Diamond,P.A.,&Mirrlees,J.A.(1971).OptimaltaxationandpublicproductionI:Productionefficiency.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61(1),8-27. [5]Mirrlees,J.A.(1971).Anexplo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