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卷积双向长短期神经网络的调制方式识别 基于卷积双向长短期神经网络的调制方式识别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调制方式的识别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双向长短期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BidirectionalLongShort-TermMemory,CB-LSTM)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LongShort-TermMemory,Bi-LSTM),以提高识别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调制方式的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调制方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准确性、鲁棒性 引言 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调制方式在无线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制方式决定了信号在传输媒介中如何编码和解码,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准确和快速地识别调制方式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至关重要。 近年来,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处理任务中。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网络结构之一。CNN在图像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因其对于局部信息的高效提取能力。而LSTM则在序列数据处理上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 针对调制方式识别的挑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B-LSTM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CNN对输入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Bi-LSTM对特征序列进行建模,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双向LSTM结构可以有效地处理信号中的长期依赖关系,而卷积操作则可以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方法与实验 1.数据集 本论文使用了一个包含多种调制方式和不同信噪比的数据集。数据集包括了包括BPSK、QPSK、8PSK、16QAM等调制方式,以及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样本。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都包含了一段固定长度的信号序列。 2.特征提取 为了提取信号的特征,本论文采用了CNN作为特征提取器。CNN由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能够有效地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本论文使用了3个卷积层和3个池化层,以及ReLU激活函数和Dropout正则化方法。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序列输入到Bi-LSTM中。 3.模型建模 Bi-LSTM是一种具有记忆单元和遗忘门的循环神经网络,能够捕捉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本论文使用了一个包含多个Bi-LSTM层的网络结构,通过前向和后向的传播来提取信号序列中的特征。每个Bi-LSTM层都具有隐藏状态,用于存储并传递之前的信息。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序列输入到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4.实验结果 本论文在所提出的方法上进行了实验,并与传统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信噪比和调制方式下都达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处理长期依赖关系和提取局部特征方面表现更好。 结论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B-LSTM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通过综合利用CNN和Bi-LSTM的优势,实现了对无线通信中不同调制方式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信噪比和调制方式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优秀的模型结构和算法,以提升调制方式识别的性能和效率。 参考文献: [1]O'SheaTJ,HoydisJ.Anintroductiontodeeplearningforthephysicallayer[J].IEEETransactionsonCognitive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2017,3(4):563-575. [2]YaoK,ChenL,ProakisJG.Modulationrecognitionusing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2018,66(2):732-745. [3]ZhengK,ZhangL,WangY,etal.Deeplearning-basedautomaticmodulationrecognition[J].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s,2017,24(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