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CSI指纹序列匹配的LTE室内定位方法 基于CSI指纹序列匹配的LTE室内定位方法 摘要:室内定位一直是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为GPS在室内环境下常常存在信号弱、多径效应和阴影效应等问题。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是一种用于描述信道状态的参数,它可以通过接收端测量获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I指纹序列匹配的LTE室内定位方法,通过收集不同位置的CSI指纹序列,建立指纹数据库,并利用匹配算法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室内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CSI指纹序列,LTE,室内定位,匹配算法 一、引言 室内定位是指在建筑物内部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室内导航、安防监控等场景。随着LTE(LongTermEvolution)技术的发展,其在室内覆盖和定位方面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提升。在LTE通信系统中,CSI是一种描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参数,它可以通过接收端测量获得。借助CSI信息,可以实现精确的室内定位。 二、相关工作 目前,关于室内定位方法已经有很多研究,主要包括信号强度定位、ToF(Time-of-Flight)定位、ToF/AoA(Angle-of-Arrival)混合定位等。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存在信号衰减、多径效应和阴影效应等问题,导致定位精度不高。而CSI信息不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适用于室内定位。 三、系统模型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CSI指纹序列匹配的LTE室内定位方法,需要在系统模型上进行详细说明。系统由移动终端、基站和CSI采集模块组成。移动终端通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获取CSI信息,并发送给CSI采集模块进行处理和存储。采集模块将不同位置的CSI信息存储在指纹数据库中。当需要进行定位时,移动终端再次通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获取CSI信息,并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定位。 四、CSI指纹序列采集 为了建立准确的指纹数据库,需要对不同位置的CSI信息进行采集。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采集点覆盖范围要广,以保证不同位置的CSI信息都能得到充分的采样。(2)采样时间要充足,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不同用户的CSI信息应分别存储,以便后续的个性化定位。 五、CSI指纹序列匹配算法 基于CSI指纹序列的室内定位方法的核心是匹配算法,即利用收集到的CSI指纹序列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由于CSI信息具有复杂的特征,传统的匹配算法往往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的匹配算法。具体步骤如下:(1)对收集到的CSI指纹序列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出描述CSI特征的一组参数。(2)将提取的特征参数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训练。(3)在进行定位时,将待定位的CSI信息输入到分类器中,通过分类器输出的结果判断定位位置。 六、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室内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本方法还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较好的实时性,适合在实际场景中使用。 七、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I指纹序列匹配的LTE室内定位方法,通过建立指纹数据库和利用匹配算法,实现了室内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进行混合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LiuQ,LuanTH,LouW,etal.WiFifingerprintingbasedindoorpositioning:Recentadvancesandcomparisons[J].IEEECommunicationsSurveys&Tutorials,2012,15(2):860-877. [2]Abu-alhigaH,AssaluyehE,AlananbehK.AcomprehensivesurveyonWiFifingerprintingbasedindoorlocalization[J].JournalofAmbientIntelligence&HumanizedComputing,2017,8(1):67-92. [3]ZouH,TanHP.Csi-mr:Automatingthegenerationoffingerprintsforindoorlocalizationusingwifisinal[J].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2016,16(5):1375-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