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OTSU处理不均匀光照图像改进算法研究 基于OTSU处理不均匀光照图像改进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光照不均匀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图像处理的精度,本文针对不均匀光照图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TSU图像处理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自适应调整OTSU阈值来实现光照均匀化,有效地提升了图像的质量和处理精度。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和实验结果,并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图像处理、OTSU算法、光照不均匀、阈值自适应调整、图像质量、处理精度 1.引言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等。而光照不均匀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变化不一致,限制了图像处理算法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如何处理不均匀光照图像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2.OTSU算法 OTSU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的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能够在不需要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找到最优的阈值,将图像分为背景和目标两个部分。OTSU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2)初始化类间方差最大值为0,并设置阈值为0。 (3)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计算类间方差,并更新最大类间方差和阈值。 (4)根据最大类间方差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3.不均匀光照图像的处理方法 不均匀光照图像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区域和全局的方法。基于区域的方法主要是将图像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光照均匀化处理。而基于全局的方法则是对整个图像进行光照均匀化处理。 在基于OTSU算法的光照均匀化方法中,光照均匀化主要通过调整OTSU阈值来实现。传统的OTSU算法将图像分为两类,即背景和目标。而在不均匀光照图像中,光照变化使得图像的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灰度差异增大。因此,传统的OTSU算法会导致光照不均匀的图像中的目标部分被错误地分为背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TSU算法。 4.改进的OTSU算法 改进的OTSU算法主要通过自适应调整OTSU阈值来实现光照均匀化。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光照不均匀图像计算全局阈值T。 (2)对图像进行OTSU阈值分割,得到初始二值图像。 (3)根据图像的灰度级别,计算图像的亮度分布密度函数。 (4)根据亮度分布密度函数的峰值,确定阈值调整的方向。 (5)迭代调整OTSU阈值,直到图像的亮度均匀化。 改进的OTSU算法通过迭代调整OTSU阈值,能够有效地提升图像的质量和处理精度,减少光照不均匀带来的影响。 5.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估 为了验证改进的OTSU算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与传统的OTSU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TSU算法在处理不均匀光照图像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目标的细节和轮廓,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自然。而传统的OTSU算法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误差。 6.总结和展望 本文针对不均匀光照图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TSU图像处理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调整OTSU阈值来实现光照均匀化,有效地提升了图像的质量和处理精度。通过实验验证,改进的OTSU算法在处理不均匀光照图像时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该算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图像的光照变化范围有一定要求。因此,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该算法,提高其适用性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1]WangJ,ShaoX,YuY,etal.Anoveladaptivethresholdingmethodbasedonquadraticpolynomialtodetectbloodvesselsinretinalimages[J].JournalofMedicalImagingandHealthInformatics,2018,8(7):1450-1455. [2]LuY,YuM,YaoY,etal.RemotesensingimagefusionalgorithmbasedonwavelettransformandNSCT[J].AdvancesinInformationSciencesandServiceSciences,2016,8(24):199-207. [3]HuH,LiH,LiuC,etal.ApplicationofOtsuthresholdsegmentationinautomatedgenerationofland-useland-cover[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8,28(7):97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