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热面朝下的池沸腾汽泡动态行为研究 摘要: 本论文针对加热面朝下的池沸腾汽泡动态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字摄像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加热功率下池沸腾的汽泡生长、脱离和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增强时,汽泡的脱离频率增加,汽泡的生长速度和运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池沸腾现象更加剧烈和复杂。本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加热设备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加热面朝下;池沸腾;汽泡动态行为;数字摄像 正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池沸腾是一种常见的传热方式,广泛应用于加热、蒸汽发生等领域。研究池沸腾现象及其机理对于优化加热设备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然池沸腾现象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由于池沸腾的流动性和多相性,其流体力学问题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对加热面朝下的池沸腾汽泡动态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池沸腾现象及其机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数字摄像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加热功率下池沸腾的汽泡生长、脱离和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实验器材包括加热器、热敏电阻、数字相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等。 实验条件如下: 1.实验介质:蒸馏水 2.实验器材:加热器、热敏电阻、数字相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等 3.实验流程: (1)将实验介质蒸馏水倒入实验器材中。 (2)打开加热器,控制不同的加热功率。 (3)采用数字摄像技术记录池沸腾现象,将记录下来的视频传输到计算机中。 (4)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记录下来的视频进行分析,研究汽泡在池沸腾过程中的生长、脱离和运动行为。 4.实验参数: 本实验的加热功率设置如下表所示。 表1:加热功率设置参数 加热功率(W)50010001500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汽泡生长特征 经过实验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汽泡的生长速度也随之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汽泡逐渐增大,最终脱离液面,使得池内压力瞬间降低。当加热功率较小时,在液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汽泡膜,汽泡从膜上逐渐生长,等其达到一定大小时,膜被汽泡压破,导致汽泡的脱离。在加热功率较大时,汽泡加速生长,汽泡与液面之间的薄膜脆弱而短暂,汽泡迅速脱离液面。可以看出,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汽泡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汽泡大小也越来越大。 2.汽泡运动特征 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汽泡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汽泡受到了液体的推力和浮力,而其脱离液体之后,也受到了气体的阻力。汽泡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液体的物理性质、液面的形状等因素。当加热功率较小时,汽泡的上升速度较慢,而且只能沿着中心轴向上升,没有明显的侧向运动。当加热功率较大时,汽泡上升速度加快,有较强的侧向运动,汽泡周围强烈的涡流使得汽泡运动路径变得复杂。可以看出,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汽泡的运动速度也越来越快,汽泡的运动路径也越来越复杂。 3.汽泡脱离特征 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汽泡的脱离频率也随之增加。汽泡在池沸腾过程中,不断生长、运动,最终脱离液面,使得池内压力瞬间降低。当加热功率较小时,汽泡的脱离较为平稳,时间相对较长,而当加热功率增大时,汽泡脱离更加剧烈,时间更加短暂。可以看出,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汽泡的脱离频率也越来越快。 四、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加热面朝下的池沸腾汽泡动态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增强时,汽泡的脱离频率增加,汽泡的生长速度和运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池沸腾现象更加剧烈和复杂。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池沸腾现象的流体力学问题存在一定研究难度,需要采用先进的数字摄像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加热设备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GuoH,ZhaoT.BoilingSimulationatDissimilarHeatFluxesUsingIncompressibleTwo-PhaseFlowModel[J].JournalofHeatTransfer,2010,132(1):011502. [2]WuH,WuX,WangY,etal.StudyontheBoilingCharacteristicsofNanofluidsinaClosedSyst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2010,53(9-10):1886-1893. [3]ZhaoX,WangJ,LuD,etal.CharacteristicsofBubbleGrowthandDepartureinPoolBoilingofNanofluidsonaHeatedSurfa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alSciences,2011,50(9):1683-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