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的任务书 任务书: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刘易斯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流动性和产业结构变迁。该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历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和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则标志着经济已经开始进入转型阶段,这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工资水平的提升,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准确判断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准确判断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和趋势。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收集并整理中国经济相关的数据,包括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人口变化等方面的数据。 2.分析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动态,包括就业人数、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3.研究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4.判断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通过就业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转型阶段。 5.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指数等,揭示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和趋势。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将运用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以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为基础,通过计算、比较和分析来揭示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实证分析。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 1.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包括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和人口变化等方面的数据来源。 2.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体的概述和总结,了解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 3.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就业人数、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参与率等方面的数据。 4.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5.运用经济学建模方法,通过建立刘易斯拐点模型,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四、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 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对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判断,揭示中国经济转型的现状和趋势。 2.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和趋势。 预计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1周):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 2.第二阶段(2周):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体的概述和总结。 3.第三阶段(3周):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4.第四阶段(3周):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5.第五阶段(3周):运用经济学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模型建立。 6.第六阶段(1周):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讨论。 以上工作时间安排仅作参考,具体情况可以根据研究的进展和需要进行调整。 五、参考文献 [1]刘易斯,范彦龙.刘易斯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研究,1991(03):1-6. [2]赵萍,张立.中国刘易斯拐点的界定、原因及其趋势.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03):115-118. [3]陶康龙,程毅谦.中国刘易斯拐点研究及其政策启示.金融研究,2018(05):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