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的要求有哪些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劳动课程的首要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至关重要。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物质回报,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劳动场景,让他们了解到无论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还是工人、农民的体力劳动,都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讲述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如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让学生明白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和敬仰。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 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是劳动课程的核心要求之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劳动课程应逐步教授学生各种劳动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学习整理书包、打扫教室卫生、种植简单的植物等技能;小学中高年级可以学习烹饪简单的食物、制作手工制品、饲养小动物等技能;初中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学习维修家电、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等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这些劳动能力,还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劳动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例如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劳动能力,在美术、手工课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劳动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劳动课程的长期要求。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自觉劳动、按时劳动、认真劳动等。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开展劳动评比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如勤劳、坚韧、创新、合作等。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他们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团队劳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在创新劳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的劳动方法和思路,培养创新品质。 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 积极的劳动精神是劳动课程的高层次要求。劳动精神包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等。通过劳动课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从事何种劳动,都应该敬业爱岗、尽职尽责。 在劳动中,要勇于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工厂等劳动场所,让他们感受劳动者的奋斗精神;也可以邀请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走进校园,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