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C在重介选煤自动调节中的应用 PC在重介选煤自动调节中的应用 摘要:重介选煤作为一种常用的煤炭分选技术,在煤炭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重介选煤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在重介选煤过程中进行自动调节。本论文将探讨计算机在重介选煤自动调节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算法的优化及实时监测等方面。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重介选煤的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重介选煤;自动调节;计算机技术;效率 一、引言 重介选煤是一种分选煤炭的常用方法,通过对煤炭中不同密度的重介进行分选,将煤炭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燃烧效率和煤质品质。然而,传统的重介选煤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重介选煤中进行自动调节,提高分选效果和降低能耗。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重介选煤自动调节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对选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在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监测:通过在选煤过程中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数据采集:利用计算机对选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包括原料煤质数据、重介数据、产品煤质数据等。 3.实时控制: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控制,调节选煤过程中的参数,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4.故障诊断与维护:利用计算机对选煤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避免影响选煤效果。 三、自动化算法的优化 自动化算法是重介选煤自动调节的核心技术,它决定了选煤过程中的分选效果和能耗。为了提高重介选煤的效率和降低能耗,人们对自动化算法进行了优化。 1.智能算法:传统的重介选煤算法通常采用固定的参数和模型,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可以优化算法的参数和模型,提高选煤效果。 2.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重介选煤自动调节的一项重要技术,在选择重介流量、分选介质密度等关键参数时,根据选煤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调节,使得选煤过程更加稳定和准确。 3.多目标优化:在重介选煤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目标的矛盾,如提高分选效果与降低能耗之间的矛盾。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可以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得选煤过程既具备较好的分选效果又具备较低的能耗。 四、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是重介选煤自动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和故障,并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选煤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1.煤质监测:通过计算机对原料煤质和产品煤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煤质异常,保证产品质量。 2.分选效果监测: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煤的分选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产品煤的灰分、硫分等指标。 3.设备状态监测:通过计算机对选煤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保证选煤过程的正常运行。 五、结论 重介选煤作为一种重要的煤炭分选技术,在煤炭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重介选煤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在重介选煤过程中进行自动调节。本论文对计算机在重介选煤自动调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算法的优化和实时监测等方面。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重介选煤的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Zhang,Y.,Wei,X.,Han,Q.,Wang,S.,&Bai,Z.(2017).Anintelligentimageprocessingtechnologyforbeneficiationautomation.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andTechnology,6(2),113-121. 2.Li,X.,Cai,X.,Yu,Q.,&Zhou,Y.(2019).Optimizationofdensityandseparationefficiencyindensemediumcycloneusing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dgeneticalgorithms.PowderTechnology,355,10-22. 3.Tao,Z.,Zhao,R.,Tao,D.,&Wang,W.(2018).Applicationoffuzzylogicandneuralnetworkincoalpreparationplantsystem.ArabianJournalforScienceandEngineering,43(11),6385-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