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前景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适应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趋势,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劳动生产的趋势不断推进,自动化设备销售量逐年提高。2001至2014年期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由78,055台/年上升到229,261台/年。 具体到我国,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显示,2004-2014年期间,我国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了每年8.59%的复合增长速度,201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486亿元,预计2015至2018年期间市场规模将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银河证券研究部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计2016年我国自动化单元产品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215亿元,自动化设备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435亿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138.89%和141.67%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自动化生产线需求量达到21,100条,而国内厂商产量仅为8,780条,较大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尽管2010年至2014年期间,国内自动化生产线产量保持了25.32%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但目前国内厂商依然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随着未来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核心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内自动化设备行业仍将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综述 回顾历史,智能制造是各工业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阶段,而且随着产业技术推陈出新,各工业国家的智能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一轮焦点。 1、日本 二次大战后,日本工业依靠承接西方低端制造业转移而迅速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日本工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也随之启动。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日本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工业智能化升级阶段,工业机器人产业开始发展;70年代,机器人在日本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80年代,日本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得到大面积普及,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数据,197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50台,到了1980年其产量猛增到19,843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8%;从90年代开始,日本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目前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保有量约为31万台,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和应用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在日本工业机器人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连续从市场培育、融资环境、技术研发不同方向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美国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内保就业促进”等倡议活动,同时在宏观层面制定了多项法案、规划,为美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助力。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高端制造是其战略核心,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以期保持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另外,由于美国工业用地成本相对较低,而人工成本过高,美国企业有充足的动力研发智能制造技术,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的依赖,伴随超高度自动化工厂、3D打印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美国智能制造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中国 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这些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产业升级的拐点时期非常相似。对比目前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日本,我们发现中国在经济、人口、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市场发展状况、所面临困境等都与当时的日本十分相似,比如GDP增速都开始进入相对较低的增长区间、核心制造业地区人均GDP都约为1万美元、人口增速都低于1%、都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制造业用人成本上升的困境等。为了冲破目前的困境,遵循制造业先进国家所进行的产业升级之路,从低端产品、低技术密集度、低资本密集度、高劳动力密集度产业发展模式向高端产品、高技术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低劳动力密度产业转型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的挤压。一方面,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原来数量庞大的低端劳动力数量——这也是近30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依托的一个重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