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译为“到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代词1.相当于“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3.置于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二、也(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三、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可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三)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可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已”,止。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七)连词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