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酸雨作为污染物之一,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生态和环境产生了毁灭性的后果。因此,正视酸雨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就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综合治理任务之一。本文旨在探讨2003-2018年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降水过程中与水蒸气及气溶胶颗粒相结合所形成的雨水。其主要成因是工业排放、交通尾气、能源消耗以及农业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后果。酸雨造成的环境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物多样性:高酸度的酸雨可危害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对植物系统、水生动物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酸雨的酸度较高,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淋巴结增大、心脏功能受损、气管粘膜受损和呼吸困难等。 (3)对建筑物的腐蚀:酸雨对建筑、文物、艺术品等诸多文化财物和建筑材料都产生了严重的腐蚀和损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全国酸雨的状况 2003年,中国的酸雨气象监测网开始正式运营,至今已经连续15年监测了全国范围内的酸雨情况。根据数据分析,自监测网络建成以来,全国酸雨污染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2003年全国酸雨的平均pH值为4.54,而到了2018年,酸雨平均pH值已经提高到了4.93。 图1全国酸雨情况的变化趋势(2003-2018年) 进一步的数据表明,在中国东部,2003年的平均酸雨pH值为4.44,而到了2018年,这一值为4.93。在中国西部地区,2003年的平均pH值为5.61,而到了2018年,这一值降至4.63。 三、酸雨治理的成效 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全国范围内的酸雨治理工作繁荣发展。治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针对源头进行污染减排措施,另一类是通过生态修复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1)源头污染控制 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国家环保部门确定出酸雨的重点污染物,并对它们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例如,国家规定了各类工厂和企业要统一排放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严格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交通尾气的处理、化肥农药的管控、钢铁等重工业的彻底整治等也都有效地减少了酸雨的形成。 (2)生态修复 为找到更加直接有效的,在源头减排基础上,生态修复成为酸雨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资源和土地治理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和保育行动。全国范围内的聚焦点在于面积广阔的天然林。中国政府投资数十亿修复天然林,特别是在河南、福建、云南、四川等省份,林地面积得到了稳步增长。 四、结论 全国酸雨的状况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而不断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源头减排,完善监测网络,改善数据的分析和公开,更加积极投身生态修复的行动中去。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公共利益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