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 摘要: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建筑、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物理性能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聚丙烯,微孔发泡,制备方法,物理性能,应用领域 引言 聚丙烯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然而,由于其密度较高,常态下的聚丙烯材料密度高且质量大,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领域的使用。为了减轻聚丙烯材料的质量,提高其应用性能,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被研发出来。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由于其较低的密度和微孔结构,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建筑、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制备方法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发泡法和化学发泡法两种。 物理发泡法是指在聚丙烯中加入发泡剂,通过加热和局部压缩等方法使发泡剂产生气体,从而形成微孔结构。常见的物理发泡法有熔融发泡法和物理发泡剂发泡法。熔融发泡法是将聚丙烯和发泡剂混合并熔融,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快速冷却,使发泡剂迅速气化膨胀,形成微孔结构。物理发泡剂发泡法是将物理发泡剂加入到聚丙烯中,通过加热使物理发泡剂分解,从而产生气体,形成微孔结构。 化学发泡法是指在聚丙烯中加入化学发泡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形成微孔结构。常见的化学发泡法有氮代硫酸盐发泡法和氨基发泡法。氮代硫酸盐发泡法是将氮代硫酸盐作为化学发泡剂加入到聚丙烯中,通过加热使氮代硫酸盐分解,产生氢气,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氨基发泡法是将氨基化合物作为化学发泡剂加入到聚丙烯中,通过加热使氨基化合物分解,产生气体,形成微孔结构。 物理性能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由于其微孔结构,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密度较低,一般在0.02-0.1g/cm³之间。同时,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一般在80%以上。这使得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具有很好的吸音、隔热和吸振性能。 此外,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分别可达到1-5MPa和1-3MPa。同时,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缩性能,可在250-350kPa的压力下恢复至原高度的70%-90%。这使得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在减震、缓冲和保温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应用领域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在建筑、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常用于保温和隔热材料。由于其微孔结构和低导热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同时,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在包装领域,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常用于保护性包装材料。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压缩性能和吸振性能,可以有效地减震和缓冲包装物的冲击力,保护物品不受损坏。同时,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还具有轻便、易切割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符合包装材料的要求。 在汽车领域,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常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由于其轻便、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可以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同时,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吸音和隔音性能,可以改善汽车内部的噪音环境。 在电子领域,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常用于电子产品的包装和散热材料。由于其低导热系数和高孔隙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产品的温度,并提高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寿命。 结论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工程材料。本文综述了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随着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材料性能的进一步优化,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ChoiYS,IshitaniA.Mechanicalpropertiesofporouspolypropyleneevaluatedbyfiniteelementanalysis.Polymertest.2001;20(5):541-8. 2.KimJH,JeonHJ,KimBN,etal.Fabrication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porouspolypropylenewebstructurespreparedbythemelt-blowingprocess.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7;104(2):719-26. 3.ChenJ,JohnsonWM,HuG,etal.Comparativestudyofsmallpu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