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万亿投资的利弊背景介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雷曼兄弟一度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资公司,于2008年9月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破产申请史上最大的一家公司,是引发当前经济衰退的最大一场灾难。 华盛顿互助银行——破产保护申请日期:2008年9月26日资产规模:3279亿美元华盛顿互助银行曾是全美第六大银行。去年,由于客户担心其可能会资不抵债,在短短10天内取出160亿美元存款。监管部门查封了控股公司的银行资产,以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摩根大通。 桑恩柏格房贷公司——破产保护申请日期:2009年5月1日资产规模:365亿美元这家“巨型”抵押贷款商受到次贷危机巨大冲击申请破产保护,出售剩余资产。国内背景 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困境。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减少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冲击,采取了以下措施: 1.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 (2)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 (3)减免税收 3.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拉动内需十项措施,并启动四万亿元投资计划,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其目的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就业,促和谐。 关于4万亿资金的来源.四万亿的投资结构.保障住房..支持方 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对民间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和拉动作用。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广、冲击力大、速度快,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时间很紧、规模很大、速度很快,但对民间投资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和拉动作用。一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重点,为民间投资的跟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此次的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这些方面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是民间投资涉及较少的方面。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机会,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把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公益性远高于市场性的设施由政府来进行投资和建设,为民间投资的下一步有力跟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保护了民间投资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极有可能对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特别是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更会遭受重创。正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快速有效实施,才使我国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停止了下滑,并迅速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迹象。因此,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不仅保护了经济,也保护了民间投资者的信心。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难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环境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城乡低保人群直接受惠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加关于4万亿投资的影响弊端:第一,从经济发展模式上看,意味着重回“投资驱动”的模式。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是三驾马车的共同结果,其中能够持久影响并且稳步增长的因素是内需但是现在我们政府大量的投资引起产能过剩。例如,2万多亿铁路的建设虽然可以在3年分别产生540万吨、800万吨和1400万吨的钢铁需求,缓和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需求下滑的困境。但是,铁路建设用钢主要以重轨生产为主,而2007年重轨生产占钢材生产的产量的1%,现在钢铁行业重轨钢生产能力提高了7-8倍。在铁路建设规模下滑时,我们将发现,重轨生产能力与一般的中厚宽钢带、薄板、宽钢带、镀层板以及建筑用钢等生产能力一起构成了未来更为庞大的钢铁产能过剩。 第二,从4万亿投资投向看,真正启动消费需求的较少. 4万亿投资中占半壁江山的是铁道建设,从中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占据很大份额。在个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资方案中,更是直接地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不由得我猜想这样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损失浪费的后果。 由四万亿投向引起的就业增长情况第三,巨额政府投资直接造成民间投资的“挤出”。在我国这样一个资源较为稀缺的国度,资源利用已相当充分,从理论图形上来说,即是总供给曲线很陡直,这样一来,大规模政府投资将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政府的大手加速项目肯定会扼杀了无数的半生不死的私营(即民营)工厂的生存机会!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会大打折扣。(一)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成为4万亿投资的最大受益者,普遍“不差钱”,使他们具有了与民营企业争地盘的强大实力,使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而国企新“地王”的频繁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民间投资被挤压的迹象。(二)是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投资形成了挤占效应,地方许多过去可以由民间资本界入的市政工程、公共设施等,在此轮投资中,也因为政府“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