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化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 网络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一种高效、可靠的控制方式。网络化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而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是网络化控制系统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本文将从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涉及到系统结构设计、控制逻辑设计、网络通信设计等方面。系统结构设计是指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量、位置及连接方式,并确定控制器的数量、位置和连接方式。控制逻辑设计则是指根据被控对象不同的工业过程,确定不同的控制算法、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并将它们转换为可执行的算法和程序。最后,网络通信设计是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其他设备通过网络技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下达。 对于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选型。需要选择适合被控对象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的通讯协议。 2.结构优化。对于同一个被控对象,需要根据不同的控制任务和控制纲要,结合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优化系统结构设计。 3.稳定性设计。网络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要求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例如添加容错机制。 二、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原理 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是指将工业过程的调度任务和控制算法相互关联,使其在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最佳化的控制。协同设计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协同。在网络化控制系统中,不同的设备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采集数据。因此,数据协同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基础。只有实现了数据协同,才能保证控制器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控制。 2.时序协同。网络化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工业生产的时间进度,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因此,时序协同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关键。只有通过时序协同,才能保证被控对象按照预定进度完成工业生产。 3.算法协同。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需要根据被控对象不同的状态进行不同的控制。因此,算法协同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了算法协同,才能保证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 4.风险协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网络化控制系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例如网络故障、设备故障、通信延迟等问题。因此,风险协同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必备内容。只有通过风险协同,才能够尽早预测、识别、响应和恢复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各种风险。 三、实现方法 实现网络化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基于网络的控制算法、分布式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 1.基于网络的控制算法 基于网络的控制算法将控制器和网络连接起来,利用网络传输算法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远程控制。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低速网络、广域网、万维网等场合。 2.分布式控制算法 分布式控制算法是将控制智能化分散在许多接近被控对象的控制器中,每个控制器都能够对被控对象进行部分控制。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好、减少网络带宽占用、抗单点故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网络、广域网等场合。 3.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是通过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状态预测和优化算法,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时效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场合。 四、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将朝着更智能化、更高效率、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未来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的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算法智能化。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算法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可以根据被控对象的状态选择最优化的控制算法。 2.实时性和精度优化。对于应用于高速网络和广域网等场合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对网络传输延迟、数据丢失等因素的优化,保证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精度。 3.安全性加强。由于网络化控制系统往往需要面对各种风险,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通讯和软件安全性将得到更加重视。 4.自适应性提升。未来网络化控制系统将趋向于更加自适应,在运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业过程和生产环境进行智能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网络化控制系统高效、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未来,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将在算法智能化、实时性和精度优化、安全性加强、自适应性提升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